第 97 章 唐太宗篇完
作者:南漳      更新:2023-12-15 19:06      字数:8725
  【当然吃丹药这件事也不能落下咱们的猪猪陛下,作为‘龙凤猪’一的员,龙凤二人郑重表示:他们不会拉下任何一位团员,毕竟他们是有团魂的】

  刘彻大怒:什么团魂?朕是麒麟不是猪!

  把龙凤猪给朕改成麒龙凤,听见没有?

  另外朕不吃丹药不吃丹药,后人你胆敢污蔑朕!

  可惜他的自白陈雪并没有接收到,但还是好心为他‘洗白’:

  【单从史料和社会背景来看,秦始皇追求的是‘不死药’,而非人工丹药;

  当年卢生惧怕秦律卷款逃跑时,他曾大怒:“为求不死药,朕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谁知他们竟拿来练丹药!”

  至于卢生练的丹药秦始皇有没有服用,史料并无记载。

  但并不妨碍大众对他的印象:秦始皇吃丹药求长生】

  秦

  秦始皇望着天幕上抱着一堆丹药疯狂大笑的自己,脸皮一抽,特别是听到耳旁传来‘额滴,额滴,都是额滴’时,整张脸已如墨滴水,黑得不能再黑。

  他握剑的手青筋乍现,嘴角抿成一条直线,心中怒气横生又无可奈何。

  天幕、天幕!

  秦始皇心中咬牙:你戏耍朕还不够?

  朕已经知道长生不可望,不用你再三提醒!

  而低下的扶苏却是悄悄地松了口气,有天幕复说,父皇该不会再劳民伤财追求长生了吧!

  【传说中的‘不死药’难求,方士被迫转换方向,改为人工炼制仙药,宣称药金(黄金)和仙丹能使人成仙。

  对于他们的说法,求仙深资粉汉武帝,抱着怀疑的态度亲自炼药金。

  看着炼出来的金灿灿,猪猪陛下宣示:朕一定要成仙,好让自己快乐无边。

  于是以自身经历和大把钱财,炼丹首次发展高峰期给捧了出来。

  但我查阅史料后发现,汉武帝似乎只吃玉屑和无根之水(露水)合成的丹药?还是天药?】

  不等天幕解说答案,刘彻就超大声地反驳:没服,没服!!

  朕练黄金是作为食具增加元寿,别污蔑朕!

  什么叫做炼丹高峰期,朕求仙人见面,求仙人见面知道吗?

  别动不动就说朕上当受骗,猪猪叉腰:后人气煞朕也!

  可惜天幕的话再次给他致命一击:【不管服没服,反正大众对他的印象:汉武帝吃丹药求长生】

  当自己被天幕解说如何被骗的刘彻,瞬间萎靡:

  这个谣言怎么传出来的?

  扶苏好奇伸头:这就是天幕说的团魂吗?

  随即接到自己父皇眼刀射击…咻~(扶苏掩嘴撤退)

  【至于唐太宗服用丹药原因,很简单:身体不好,身体每况愈下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早年行军作战太拼;

  二是李家遗传疾病风疾发作;

  两方叠加让唐太宗从早年不信丹药长生之说

  ,转为求丹问药只求减轻身体痛苦】

  唐

  被人解剖死亡原因的感觉并不好受,李世民怔怔地望着天幕,抱着小儿子的手微微一紧,引得还是婴儿的李治放声大哭。

  长孙无忌下意识地想要伸手结果九皇子,却接了个空:“陛下把九皇子送回皇后处吧?”

  “不用”李世民侧身躲过他的手,笨手笨脚地哄着哭闹的稚奴,他下意识地想要避开自己临死前的痛苦,不愿听他未来如何。

  所以他需要人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而怀中的稚子是他现在全身心的寄托。

  【唐太宗打仗非常密集,多数战役又是大仗硬仗,对身体机能消耗非常大。

  用他自己的话讲:朕自少年起遭遇天下大乱,征战四方,饿了也无法安生吃饭,也没有休息时间。

  会战就是我的饭碗,兵器就是我的衣服。

  像浅水原之战,对战双方:

  西秦薛举父子:其境内有官马可用,所以骑兵战斗力十分凶悍。

  唐太宗:兵力劣于薛家父子,正面对上毫无胜算。

  作战方式:唐太宗趁夜布阵诱敌,与敌酣战一日,又围城一夜,经一日两夜才让薛仁投降。

  此类通宵达旦的战役对身体机能消耗非常大,也亏得唐太宗年轻,才能戎马青春,支透生命。

  身体再好,其严苛的外部环境也给他留下伤患印记,如柏壁之战】

  唐

  听到天幕提及‘柏壁’二字,群臣就恨得牙痒痒。

  那场战斗太难了啊!

  程咬金抬头瓮声瓮气地为天幕解述他的看法:“陛下是大唐圣君,当知陛下有天命庇佑,你后人当多赞陛下才是。”

  若无天命在身,陛下危急时也不会有蛇鼠在寒冬时节窜出惊醒陛下。”

  当年陛下在跟宋金刚对战时,陛下上山侦察敌情,结果累得睡在山丘上,那时可是寒冬腊月,稍有不察就被冻死过去。

  听到他提及往事,房玄龄等人眼中庆幸,幸好有蛇捉老鼠将陛下惊醒,才让他顺利归营,否则哪有大唐今日?

  宋金刚啊李世民揉了揉额角轻叹,当明他与宋金刚力战两日两夜,最可怕的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后勤无粮!

  想到此,他面露苦笑,太上皇想要遏制他的实力故意截粮,让他全军上下仅剩一羊可食。

  耶耶呀

  【这场战争给他身体留下霜冻记忆,即使登基身在九重天,身披珍裘他仍然感觉寒冷。

  所以他才会修建华清池,好随时泡温泉缓解身体病痛。

  偏偏唐太宗身上除了早年暗伤外,还有家族遗传病‘风疾’。

  这也是为什么凌烟阁上的老臣平均年龄60+,而唐太宗却早早离世的原因之一】

  天幕长叹:【帝王作为古时人类最高职业,它既撑天下生杀予夺的尊荣,也受到万民意志的压力。

  整个华夏史上皇帝人数多达三百余人,

  其它因病死亡者,达两百余人,占总人数的69。()

  不仅是李唐有遗传病因,其他朝代都有遗传疾病存在】

  ?南漳的作品《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天幕画面一转,现出一排列表:

  前魏曹老板家族,曹老板有出血性头疼,其家族有糖尿病遗传。

  如魏文帝曹丕就患有糖尿病,还不停地到处给糖卖安利,结果早逝。

  北齐高氏有遗传精神病,其发病方式各种各样,如开国皇帝高洋就喜欢袒露形体,有行为怪异等症状。

  宋朝赵氏除高血压外还有恐惧症,因对自我的不安全感,对身处环境怀有恐惧之感。

  吴国孙家根据史料行为来看,应该有躁狂症,是家族性的阵发性室纤性颤动。

  明朝历代帝王疑似…】

  历代君臣看着一排排的帝王疑似病例一愣,他们还等着天幕讲述李唐病因,没想到天幕先把打击的箭射向自己。

  不是,你讲李唐就讲李唐,关他们何事?

  怎么扯到自己身上了?

  独坐一室的曹丕呆愣地看着手边深紫饱满的蒲桃(葡萄),又低头望向杯中甜腻的糖水,神情尽是不可置信:朕不就是爱甜了点,怎么会因此早亡?

  他的质问得到其他帝王的认同:你们后人能不能讲清楚?什么疑似?应该?

  这些词让他们很慌好吗?

  各君王下意识地捏捏手臂踢踢腿,天幕你看,朕明明就很强壮嘛!

  他们身体好坏影响着朝廷局势,若非必绝不会让外臣知晓他们身体状况。

  天幕你知不知道你一张嘴,又给朕惹了多少事?

  面对群臣惊疑的打量,赵匡胤等大宋皇帝暴跳如雷地为自己辩解:“朕行军作战冠勇三军,朕岂会有恐惧之症?”

  朕哪里恐惧了?

  而朱棣摸着自己的膝盖,对天幕亦是怒斥:“后人胡说八道,朕行军打仗患的是湿疾(风湿),才不是什么家族遗传病!”

  每逢犯病他都会服用‘灵济宫符药’治病,你一后世小儿知道什么?

  给朕看诊、验方了吗?

  他们朱家才没有什么家传病,大明天子好得很!

  【从贞观六年起,唐太宗每逢盛夏,都会去九成宫或清凉山避暑,缓解病痛。

  到贞观十一年时,太宗对养生之道产生浓厚兴趣,还曾诏洞庭山道士胡隐遥入内殿问以摄养生之道。

  自从亲征高丽回唐后,唐太宗患上痈疽(急性化脓性毒疮),又逢风疾发作,不得不将国事托付太子,自己专心保养。

  从唐太宗后续选择来看,他身体不仅没有变好,还增加了胃病、免疫能力下降等疾病。

  否则他也不会把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作为浮木,让他炼制长寿药】

  唐

  李世民抬起头望了眼天幕,又低头亲了亲小儿子,轻笑道:“没想到朕讽秦皇汉武追求长生,没想到自己也要求丹活命”。

  程咬金不服气地嚷嚷:“陛下跟秦

  ()  皇汉武可不一样”。

  陛下本就不信鬼神之说,若不是被逼无奈,怎么会求助丹药?

  他目光炯炯地望向天幕,大声地祈愿:“请神迹赐方。”

  房玄龄等人亦是躬身相求:“请神迹赐方。”

  而李世民则紧张地盯着天幕,他不想也不愿把自己临死前的狼狈显于世人。

  这对才登基的他来讲,简直难以接受。

  朕正准备大干一场,你却告诉朕未来自己走得很难看?

  或许是他的祈求有了作用,天幕并未细说他临终之言,直接把结果贴了出来:

  【唐太宗死因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一唐太宗服用天竺丹药,没有效果,让方士归国(旧唐书)

  二天竺丹药在未炼成前,唐太宗病逝(资治通鉴)

  三唐太宗服食丹药,中毒而亡(资治通鉴)】

  不等李世民等人有所反应,天幕熟悉的语言再次压下:【不管如何,大众对他的印象:唐太宗吃丹药】

  秦始皇:…

  刘彻:…

  李世民:…

  天幕你能不能换个词?

  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表示咱们三都跟丹药扛上了是吧?

  【唐太宗应该没有服用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的丹药。

  因为唐高宗后期难以忍受疾病折磨,下旨想要寻求西域灵药。

  王玄策上表再推那罗迩娑婆,表示:这让能合长生药,陛下要不要试试?

  所以如果唐太宗是被毒死或者没效果,王玄策多傻才敢反复推荐天竺方士?】

  李治皱眉:尔等不是已经认定耶耶食用丹药,为何还如此在乎耶耶用没用丹药?

  【唐的遗传疾病在史书被归为风疾大类。

  其症状是: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等。

  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就是: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疾病。

  此疾病可以说影响了大唐走向,大唐共21代帝王,有11位帝王沉迷金石丹药。

  数半原因就是为了治疗风疾,如唐高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及唐穆宗和唐文宗都因发病求助丹药。

  并且此疾引发的症状又各不相同,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是高脂蛋白血症引发血管硬化,导致脑部三叉神经痛,最后头晕目眩,视网膜脱落目不能视】

  天幕语气感叹:【李氏家族发病之高,复杂程度及年轻化超乎我们想象。

  毕竟没有谁二十五岁(唐文宗)就口不能言,二十七岁就卧病在床(唐穆宗)的】

  唐

  李治茫然地听着天幕讲述自己的病因,却不能理解疾病名称。

  三叉神经在哪里?

  血管明明是依附人骨而生,怎么就变硬了?

  他现在只是偶觉头痛,但没想到自己在天幕口中,会严重到失明的地步。

  他怔愣间,武后猛地起身对着天幕高声祈求:“请

  求神迹赐方!”

  “请求神迹赐方!”

  【事实上风疾并局限于唐朝皇帝,而是隋朝时期上至帝王下至臣民,都受此症困扰。

  根据史料所记,以及‘唐代人口死亡统计与分析’中的判断,唐朝长安死亡因素中,脑血管疾病排行第二,仅文武大臣明确患有风疾者,就有近百人。

  到中唐时期‘风疾’成为唐官员自保辞官的借口:陛下,不好啦!臣得风疾啦!臣先辞职哈,拜拜!】

  天幕刷刷刷地跳出一排排因‘风疾’而亡的官员名单,一时历代唐臣脸色顿变,哥舒翰风疾、白居易风疾、杜淹风毒

  后人你认真的?

  我身体雄壮怎么会得风疾?或许我根本没得风疾,而是为求自保装病?

  【大唐上层受风疾困扰,各种风疾偏方层出不穷:如饮郦县山的甘菊谷水可治风痹眩冒;

  取拂林国(东罗马)的柰祗草花油,涂抹全身即可除风气;

  还有吃野的黑质异蛇,也以疗风病等等。

  但唐人最为信服还是炼丹】

  不停呼唤天幕,询问有何法治疗风疾的众人一愣,丹药能治风疾?

  【丹药中的各种化学物质让他们把死亡因由从‘风疾’改为‘丹药中毒’而亡/

  如迟敬德晚年特迷丹药,每日吞食云母粉,其死亡与之有关;

  李抱为追求长生不老,服用数万丸丹药,直接丹毒发作升天;

  韩愈为劝解众人别服丹药,特意列出一份因丹药而死的大臣名单】

  大唐历代大臣紧张地望着天幕,生怕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

  正紧张间,就听到人群中传来惊呼:“我怎么在上面?”

  众人眼眸齐刷刷落到他身上:殿中御史李虚中。

  好小子,原来你在偷偷吃丹药啊!

  被人注视的感觉并不好受,李虚中发软的双腿勉强撑起,强自道:“天幕名单上不仅有我,还有刑部尚书李逊及他的从弟李建、襄阳节度使孟简”

  望着天幕上一片片名单,众人忍不住怨恨韩愈:你劝归劝,拉扯他们干什么啊?

  现在全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吃丹药而死,让他以何脸面示人呐!

  正埋怨间,就听到天幕给他们报仇:【可惜还是不能劝住众人,相反因大唐服食丹药之盛,连晚年的韩愈都忍不住加入。

  经他研究他发现:你们这些服食丹药而亡的人呐,肯定是吃药的姿势不对,论正确服药还得看他老韩。

  于是他把丹药喂鸡,自己吃鸡肉,这叫食丹药之精华,弃丹毒留于鸡骨。

  不得不说老韩真是个小机灵鬼!】

  唐

  对丹药颇有研究的李纯(唐宪宗),埋怨地望着权知国子博士的韩愈:“爱卿有此方法竟不告之朕,难道爱卿想要独享?”

  正值壮年,根本不信丹药的韩愈:要他怎么说,晚年的他跟现在他的有何关系?

  不对

  (),为什么自己晚年要服丹药?

  因他被天幕点名死亡的同朝官员?()?[(),则抓紧时间嘲笑:“原来韩博士也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实际还渴盼长生。”

  韩愈正想与之争论,却被天幕炸下的重弹炸了个恍惚:【然后他就被吃死了】

  秦始皇:

  刘彻:哈哈哈

  李世民努力板脸憋笑:不行,他忍不住要笑,噗,哈哈哈哈!

  朱元璋嘴角微抽:嗯后人很活泼。

  【对此白居易大大还特意写了诗来发表看法:

  退之(韩愈)服硫黄,结果一病不起;

  微之(元稹)服童子尿(尿碱也叫秋石头),还没到老就暴死。

  杜子(杜牧)吃素追求长生,崔玄亮服五石散,两人未到中年人就没了;

  只有我,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想吃肉就吃肉,想喝酒就喝酒,活了七十岁,人还好好的!】

  唐

  白居易?

  天幕两次点名白居易,让李纯(唐宪宗)不得不回忆此子到底是谁?

  身体侍从躬身小声启奏:陛下,白居易是先皇十八年时的进士,与他同及第的有元稹,现已授周至县县尉。”

  原来是他十六岁在京师曾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名噪一时。

  李纯抬眼默默地把白居易三字给记在心底,决定天幕结束后观其人是否有才,若有能再调至京中为官。

  而韩愈韩愈已经决定他日少与此人相交,诗文不过小道,当以‘文贯道’,寻求圣人之道,让经世致用。

  白居易不知此节,后来回京后他对韩愈多有敬重推崇,写诗想要和他一起玩耍,对方待他对始终淡淡,不得不放弃成为伙伴的想法。

  【因大唐服丹环境之浓厚,所以有学者猜测唐太宗没有服用天竺丹药,但有可能服用了国内道士炼制的丹药。

  正因为无用,所以才寄希望于天竺方士。

  事实上不管唐太宗服没服丹药,当人处于绝望抑郁时,也会将情感寄托于传说,并虔诚祈求虚无缥缈的神灵,拯救自己于水火。

  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发生在唐太宗身上,也发生在你我之间。

  否则我们为什么会转发锦鲤、幺鸡,甚至连莫名其妙的蚊香阵都要转发,不就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不要钱的寄托,对吧】

  听到天幕语气加快,所有人都急了,按后人习惯一旦讲述加快,就表示讲述即将结束。

  但他们对风疾的询问,天幕却无反应,怎么办?

  众代君臣特别是唐初群臣,他们迫切地希望陛下能活得长些再长些。

  所以顾不上礼仪冲到天幕跟前,扯着嗓子问天幕:“请神迹赐药方”。

  “请神迹赐药方”

  “请神迹赐药方”

  几息后众代君臣的祈愿化为弹幕,从陈雪眼前飘过:如何治疗高血压?

  ???陈雪一头问号,谁问的专业问题?

  ()  再说一次她是高中生,不是医学博士!

  但‘如何治疗高血压’的弹幕接二连三地飘过,让她不得不正面回答,咋办?

  陈雪眼眸微转,决定实施万事不决拖字当头的方法。

  边说边悄咪咪地打开某度:【隋唐特别是唐朝,风疾能盛行的原因之一是大唐饮食胡化,多食用乳制品和肉制品;

  另一原因:大唐宴会繁多,举设频繁。

  皇帝赐宴:大、节日赐宴、赐宴功臣等等;

  官衙宴会:各衙门会食及各种公宴会、野外聚宴等等。

  更别提私下的种种宴会】

  众君臣不解,难道举办宴会也成了生病缘由?

  天幕很快给了解释:【宴会嘛,吃肉喝酒,享受多了就有:血液黏稠、血脂升高、体态肥胖、酒精肝、脂肪肝…最后容易脑出血或者中风瘫痪】

  天幕每说一句,刘彻就下意识地应对自己是否患有天幕疾病?

  摸摸脑、摸摸身子,但是…他看不到自己肝脏啊!

  陈雪快速地拉下网页,找到高血压专业网站,眼眸一亮:找到了!

  她连忙结束自己不太熟悉的话题:

  【有同学对养生有兴趣的,可以等医疗篇讲述。

  身体有不适的同学,请上医院检查治疗,不要讳疾忌医哈!

  咱们是高中部不是医科大学专业研讨会,对于诊断开方咱们不会】

  原来要医科才能问诊风疾吗?

  众君臣心中失望,有甚者更是哭了出来,结果就听到天幕回答:

  【高血压本质是血管堵塞,想要治愈就要疏通血管。

  所以在用药上要化痰祛瘀,才能疏通血管,使血压稳定。

  舌苔白腻、舌质发紫的患者可以用此方】

  天幕上展出方药剂,历代君臣等人赶忙提笔抄下:法半夏15克、生白术15克、天麻15克…

  抄着抄着问题来了,舌质发紫是何意?

  随即又想到天幕刚才之言:养生医疗篇!

  原本态度轻漫的众君臣,心中顿时火热起来,对于天幕口中的养生医疗篇,期待值瞬间超过气候与农业篇,恨不得天幕马上讲养生,他们想听!

  天幕快讲,他们真想听,真的会朝认真地听!

  可惜他们再想也没用,但是天幕给他们展出一段影像作为回应:

  一双脚在不停地垫脚,落下垫起落下垫起…

  【垫脚可以稳定血压,有效防止中风。

  同时踮脚时还能让小腿肌肉收缩,把血液自下而上地挤压到心脏,让心脏有足够的氧气,利于心血管健康。

  垫脚方法是:提起脚跟——落在半空七次,第八次落于地面。

  此养生方法需长期锻炼有效,但方法简单方便,随时可以进行】

  秦始皇眼眸一亮,趁自己坐在上首有衣袍遮挡,脚跟悄咪咪地提起,半落,再提…数次之后落脚。

  嗯…感觉腿肚似乎有些发酸,难道起效果了?()

  而其他君臣亦是同样动作,程咬金大咧咧地喊道:陛下快试试,看看效果如何?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李世民好奇地跟随天幕动作做了一遍道:“今不过一试,想要见效需要长久坚持。”

  感受着腿肚的微酸,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李氏风疾,总算能见到缓解之效。

  无论风疾是否能治好,但有天幕赐下的药方及健体之法,那就说明他大唐受神迹庇护。

  也能保障历代唐王正统之位,特别是…那一串年纪轻轻就得风疾的李氏子孙。

  李世民掩下眸中复杂:希望神迹所赐方技,能缓解他们病痛吧!

  天幕正式进入倒计时:

  【如果把大统一王朝的帝王拧出来,明太祖朱元璋与唐太宗李世民是两个极端。

  朱元璋是文中的逆袭主角,李世民就对应的龙傲天主角。

  他一生都没被时光蹉跎过,永远自信光芒四射,不断散发着自身魅力吸引他人围绕到自己身旁。

  把大唐疆域扩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民众安生养息。

  唐太宗有当世之臣作为左膀右臂,是他的幸运。

  同样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能遇上唐太宗,何尝不是他们的幸运?

  贞观治世是唐太宗的胸襟,长孙无忌的忠、房玄龄的谋、杜如晦的智、魏征的直、李靖的武、尉迟敬德的猛…组成。

  天幕的不断闪现着一幅幅画像,有清瘦长须的长孙无忌,有勇猛刚烈的程咬金,有不知名的小吏,有身穿胡服的胡人,更有在田地躬耕的农人…

  唐

  听着耳畔响起的轻柔轻音,李世民低下头,掩去眸中水光。

  他以为自己会被后人随意夸赞,没想到后人对他、对大唐竟有如此深沉的情感…这份直白又热切的情感让他动容,也让他感激。

  李世民把幼子轻放到侍从怀中,直起身走到天幕跟前,神情肃穆地整理好衣衫,郑重地对天幕一揖:“后世厚爱,朕受之有愧。

  世民多谢神迹点名大唐利弊,在此我李世民敬告上帝:朕当躬体力行,为大唐打下千年之基,方不负后人敬仰!”

  房玄龄、李靖等武将亦敛衣下拜:“臣等愿随陛下共立大唐之基!”

  被侍从抱在怀里的婴儿李治,也挥着手啊啊啊地喊出声,似乎在回应耶耶的誓言。

  【无论是治世,还是盛世,都是君臣齐心所创,民众衷心期盼的太平日子。

  我们看大唐,看到的是历史,但对于唐人,对于唐太宗及他的臣子而言,他们只是携手奔向幸福的生活】

  原本轻缓的乐声猛地炸响,浑厚的女音混着低沉的男音徐徐地唱响:

  世人口中的长安

  是关河天星倒悬

  是明月

  是文人砚侠客剑

  是元夜万人空巷

  是酒千斗诗万章

  …

  是千秋业

  是青史的续篇

  最后乐声淡去消失不见,画面微抖动晃动,一个瓜子脸大眼睛的女郎出现在天幕上:【我是陈雪,大唐唐太宗篇已经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