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 109 章
作者:
戒掉甜品 更新:2023-11-20 23:22 字数:3658
在卢副厂长的心目中, 苏竟应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傅,头发斑白身型佝偻。
只有年纪大一些的人这样才能累积多年经验改良出方便好用的工具。
卢副厂长万万没想到,苏竟居然这么年轻, 还年轻得有些不可思议,才二十出头的样子, 现在的小年轻都这么厉害了吗?
以他的年纪和天赋, 以后的前途定然一片光明。
卢副厂长非常后悔, 当初厂里有调苏竟来五金厂的意思, 因为五金厂更需要这种人才。
但卢副厂长极力反对, 理由是怕苏竟年纪大, 到了五金厂以后恐怕还没来得及做贡献就先退休,这样五金厂等于揽了淮阳县棉纺厂的养老责任。
太不划算了。
他们又不是傻子,上赶着给人送钱。
于是,工作调动的事情便没有人再提了。
卢副厂长还自鸣得意, 觉得为五金厂省了一笔钱。
如今见到苏竟, 他肠子都要悔青了。
早知道苏竟这么年轻,他干嘛多嘴阻拦?
不过苏竟再怎么厉害,也是淮阳棉纺厂的人,他就算再惋惜, 也得分清敌我。
“你就是苏竟?”卢副厂长问。
苏竟说, “虽然华夏差不多十亿人中不少人重名,但在淮阳棉纺厂里叫苏竟的只有我一个。
卢副厂长挑起眉毛, “看来淮阳棉纺厂非常有信心,能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学到组装设备的技术, 像我们五金厂就不同了,干干脆脆地请人帮我们安装好就是,从来不搞什么小动作。”
这番话说得阴阳怪气的, 似乎意有所指。
何师傅听了不对劲,“卢副厂长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为什么西国的工人能组装设备,我们就一定学不来?”
未免太小看人了。
他不信西国工人还比华夏人多长个脑袋,没有什么是西国工人能做得到而他们做不到的。
上次有外国厂商来棉纺厂参观,他也抽空偷偷跑出去看一下,外国人和华夏人除了长得
不一样,还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卢副厂长嗤笑,“如果简单能学会,安德鲁兄弟公司还怎么赚钱?”
外国人就是靠这个来赚钱的,真这么容易学到手,他们怎么赚钱?
只能说淮阳棉纺厂的人想事情太理所当然了。
人比人,比死人。
外国人家家有电视,个个养得膘肥体壮的,能比吗?
淮阳棉纺厂的人太想当然了。
“有些人的确没办法在短短几天之内学会组装技术,但不代表我不行。”苏竟微微一笑。
卢副厂长觉得真不愧是淮阳棉纺厂出来的人,无论老的少的都一条筋,“为了省钱专门搞这些培训,至于吗?无非就是没有钱呗,像我们五金厂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能用钱摆平的,都不是事儿。
财大气粗的卢副厂长坚信这一点。
苏竟说,“为了贪方便请安德鲁兄弟公司组装好设备,却不组织工人进行培训,万一设备故障,应该如何维修?”
不知道雷市五金厂那边有没有想过这一点。
卢副厂长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万一设备故障,我们有经验老到的维修工人,当然能自行修理。”
他觉得苏竟话里的意思就是五金厂没有能力应对机械设备故障,真可笑,如果这么多维修工人都应付不来,难道苏竟就能应付得来?
苏竟不过改良了几把扳手几把螺丝起子,就开始志满意得当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卢副厂长撂下狠话,“我就看你们这些人能学到什么,到时候别装不好了求着西国工人帮你们组装。”
他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何师傅害怕地抖了抖,这卢副厂长看起来非常不好惹的样子。
“好的,我们拭目以待。”苏竟语气淡淡地说。
拭目以待,看他能不能在短短时间内学会组装技术,也看雷市五金厂如果遇上设备故障,能不能第一时间处理好。
这不是钱的问题。
要知道,安德鲁兄弟公司只有在港城设立分公司,如果遇上
设备故障,要维修工人从港城赶到雷市去修毕竟不现实,维修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安心。
难道要等到发生问题了以后才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在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将答案攥在手里呢?
卢副厂长齐呼呼地走了,何师傅有些担心地说,“你看他那样子,会不会跟郝厂长告状?”
“他是雷市五金厂的,我们淮阳棉纺厂还轮不到他做主。”苏竟才不担心。
以郝厂长的性格,说不定还会骂回卢副厂长。
苏竟的声音是正常音量,隔壁听得一清二楚。
卢副厂长差点拐了脚。
坐在过道上的是雷市五金厂行政科的姚科长,他也把苏竟说的话听得一清二楚,“老卢,这小子说话也太猖狂了,我们要不要给他一点教训?”
说着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
“就是,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其他两个工人也跟着起哄,只等卢副厂长一声令下,马上就开打。
卢副厂长狠狠地剜了姚科长一眼,“打什么打,还想不想去鹏城了?”
在火车上打架,跑也跑不掉,怕是一到站就被车长扭送到派出所。
怎么说话就不经脑子呢?
姚科长很委屈,他不过想为卢副厂长出口气,怎么反而被骂了呢?
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五金厂的人闹哄哄的,苏竟听得一清二楚,可连眉毛也没有皱一下,重新打开笔记本看了起来。
何师傅本来听见他们的叫嚣后很紧张,但看到苏竟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心里渐渐安定下来。
他年纪比苏竟大,还是将苏竟领进门的师父,居然这么沉不住气,真白活了这么大岁数。
他断定五金厂那些人就是瞎咋呼,不敢动手,要动手早动手了。
这列火车是慢车,到了中午一点才到穗市,卢副厂长带着人神气活现地下车,下车前还不忘往苏竟这边瞟一眼。
苏竟收拾好东西,和何师傅提着行李袋下火车,他们到时刻表前看车
次信息,从穗市到鹏城的火车得到三点才有一趟。
他抬手看表,这只女士表还是陈嘉嘉的,现在才一点多,于是他跟何师傅决定到火车站旁边的小招待所吃个午饭。
何师傅一看墙上的价目表,不由得乍舌,“这里连白米饭都比淮阳要贵一毛钱……住宿一天得两块钱!”
最后一句话甚至有些破音。
这么算下来,郝厂长的五十块钱似乎也不会显得太多,是他没出过门,眼界浅了。
苏竟说,“嘉嘉以前来过穗市,物价的确比淮阳高。”
所以苏竟多带了点钱出门,不知道鹏城那里的物价是不是跟穗市一样。
两人叫了两碗云吞面应付一餐,然后又回到火车站等车。
令苏竟意外的是,直到火车即将出发,卢副厂长一行人才匆匆忙忙地上车,不过不是同一个车厢。
到鹏城以后已经快要晚上了,苏竟和何师傅下车以后,一路找到绿园招待所。
这时候招待所里灯火通明,不过前厅只有一桌吃饭的人。
苏竟和何师傅来到柜台,“麻烦两个单人间。”
服务员头也不抬,言简意赅地说,“介绍信。”
意思就是要他们出示介绍信。
“介绍信?我们有的。”何师傅连忙从随身带的挎包里拿出介绍信。
服务员抬起眼皮子,往介绍信上看了看,“原来是从淮阳来的,中午有几个林水市来的还问起我有没有淮阳人呢,晚上你们就来了。”
何师傅喜出望外,没想到林水棉纺厂的人来得这么快,“他们住在哪里?”
服务员努努嘴巴,“喏,在那儿吃饭的就是了。”
何师傅快步走过去,“打扰了,你们是林水市棉纺厂的吗?”
正在吃饭的是两个穿着细棉灰布衫的男人,听到何师傅的话纷纷放下筷子,看上去十分惊喜,“你们是淮阳县棉纺厂的?”
他们自我介绍,年纪大的这位是郭师傅,年纪比较小的这位是王师傅。
四个
人吃了饭,才回房间里休息。
绿园招待所有些破旧,枕头被褥散发着一股潮湿的味道,非常难闻。
他得在这里住上好几天。
他皱了皱眉头,将枕头套拆出来,连着被子一起扔到水桶里,然后提到洗澡间清洗,然后晾晒在房间的竹篙上。
幸好这时候天气虽然不冷,但也不热,他穿上干净衣服,再裹上厚厚的棉大衣,就不怕晚上受凉了。
第二天,一行人吃完早餐,去牛湖桥迎接从港城来的西国工人。
在大多数人眼里,牛湖桥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真正到了牛湖桥似乎又觉得没有这么神秘了。
牛湖桥旁边荒草萋萋,只有一座联检楼,桥中间用白线分开鹏城和港城,看上去有些老旧,桥上插满了旗子,两边各有士兵把守。
来往牛湖桥的人不多,多数从港城来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还带着油和米之类的。
王师傅有些忐忑不安,“我不会说英文,到时候怎么跟西国人交流?”
郭师傅安慰他说,“安德鲁兄弟公司会安排一个翻译跟他一起过来。”
这样就不用怕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了。
王师傅这才放下心来。
四个人等到中午,还不见西国工人和翻译的人影,苏竟便让郭师傅和王师傅先去吃午饭,等吃完以后再来替他跟何师傅。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外国人和头顶微秃的小个子出现在他们面前。
小个子带着轻蔑的眼神上下打量苏竟和何师傅,语气十分不屑,“你们就是内地买家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人物观点为剧情需要,不代表作者观点~
另外,本章如果有错别字就不改了,因为改一次很麻烦,总是高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