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作者:故国有虞      更新:2023-11-28 09:31      字数:3580
  第20章

  “你口中的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幽冥背阴山中,原本是化一阵阴风的崔判官突然停下了脚步,现出身来。

  开口,将身形站定。

  面目隐藏在半明半暗的月色与树影之间,看不分明。

  于是那鬼王同样停下了脚步。

  自觉或不自觉的,目中现出几分踟蹰,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

  整个气机仿佛同样因此而改变。

  但恰如同这鬼王并不愿意将那鬼面摘下来一般,对于崔判官的疑问,鬼王同样无法选择不言或不答。

  有风吹动树梢,带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以及这山中,一众妖魔与鬼怪的细语呢喃。

  听不甚分明。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陛下当是一个自古不会有之人。”

  细碎的声响中,山中妖魔及鬼怪似有还无的窥探之下,鬼王开口,给出答案。

  阳世,渭水之上,羽衣星冠的道士将身形倚在船头垂钓。

  开口,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同谁显摆道:

  “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那可是天生的帝王。”

  有虚幻的经纬棋盘在道士眼中凝结,黑色与白色的棋子相辉映。

  只是随着道士指尖点过,一子虚虚落下,进而大放光芒。

  整个棋盘为之一空,并且于道士眼中被层层破裂瓦解。

  再不留下任何痕迹。

  水上风起,道士鱼竿之上的鱼线仿佛因此而被拂动。

  有色彩斑斓的蝶稳稳当当落在了那露出水面的、恍若无物的鱼线间,并且于此停留。

  是风动,是幡动,是看似平静的渭水之下,有暗流在不断涌动。

  看似平静与祥和的气氛被打破。

  风起,白衣大士现身在船头。

  似是在叹息摇头,又好似是在点头微笑。

  以目望过那连绵群山,望过那背倚山峰,面临平原的皇陵。

  仙神法眼所及,人类肉眼所不能看到的自是另一番景象。

  是层层符咒法阵之下,龙脉蛰伏巨龙在沉睡,有封印在日夜不息的运转。

  于是大士收回了法眼。

  冷了声,开口,对着那未曾回头的道士问出疑问。

  “唐皇何在?”

  “至于地府的,又为何是秦皇,而非是唐皇?”

  然而道士轻笑,以手指过大士此前以法眼望过的骊山皇陵方向。开口,仿佛是意有所指,又仿佛是装傻充愣道:

  “唐皇?唐皇不正是在此处,在那冥府当中吗?”

  太极、阴阳、八卦、五行道士所涉猎之种种,似乎极是繁杂。

  于此话音落下的那瞬间,有诸多种种的卦象随之而显露。

  似是在问卜,似是在推测吉凶。

  又似是在演算有关于唐皇的真正踪迹。

  但天机蒙蔽卦象混乱,纵使是大士法眼,亦无法从中看出端倪,一窥任何的提示与那解决之道。

  于是大士回神,以目光深深望向那道人。

  神情间恍若带了几分追忆。

  “贫僧记得,你此前离开玉虚宫时”

  “不要再提那个地方,慈航。”

  道士冷了眼。

  有剑生出,握在掌中,架在了大士脖子之上。

  于是大士缓缓露出笑容。开口,恍若将梦境点破一般对着道士道:

  “所以现在可以给贫僧一个答案了吗?东华。”

  图穷匕见。

  血与火定鼎的天下一统,庆功的筵席与大会之上,原本拒绝了嬴政剃度的老僧飘然而至。

  只道是时机已定,痴儿,还不速速醒来?

  此时不皈依我佛,又待何时?

  丝竹管弦与笙箫之声悄无声息的被止住,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又一声的梵音与佛唱。

  是一个又一个的宾客放下手中酒盏推却怀中美人起了身,双手合十宝相庄严。

  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请嬴政放下屠刀,皈依我佛。

  “佛?”

  高居在上首,眼睑垂下似乎慈悲且悲悯,又好似是半点不为所动的嬴政轻笑。

  掌中佛珠似是在微微摩挲,转动。

  有无形的沉默在蔓延。

  然而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脑海里虚无且缥缈的记忆也好眼前的种种也罢。都似乎在告诉嬴政,这本就是他之所求,是他所希望和想要的。

  是此世之间,唯一的正途。

  只是恍若凝固成一尊古老雕像的嬴政于此却没有任何动作。

  更不曾对那老僧、对座下众生做出任何回应。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声又一声的佛号与诵经声中,有诡异的气氛在蔓延。

  老僧以手合十,似乎是想要说出些什么。

  又好似是要上前,如同这贵族少年被寄养于寺院里那般,对嬴政做出说服与教导。

  只是高台之上,手捻佛珠的嬴政抬起了眼。

  那目光似无波的古井,似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潭,似泛着凉意的积雪。

  带着洞彻皮囊、灵魂,直指人心的能力。

  然后自觉或不自觉地,老僧停下了脚步。

  有哀嚎与悲鸣之身在老僧的耳边响起。

  于是老僧愕然回头,便见冲天的火光映照,佛像被推倒寺庙被烧毁。

  一个又一个的僧侣或是被还俗,或是被杀害。

  或是被戴上沉重的锁链与枷锁。

  在身后扬起的皮鞭下劳作。

  有血水与汗水混合着被滴落到地面,汇入到泥土里。

  仿佛是要因此而融化。

  但很快老僧却又发现,融化的又哪里是什么沾着血色的泥土?

  分明是一尊又一尊的佛像。()

  诸佛菩萨的面目在高温与烈焰中被融化。

  ?故国有虞提醒您《秦始皇在西游世界里当唐皇》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取而代之的,是锐士,是金人,是

  掌中佛珠被抛落,断裂,掉落在地面,发出一声声的脆响。老僧回神,眼珠缓缓挪动,目之所见的,便是玄衣高冠的帝王启了薄唇,开口,对着自己道:

  “朕听得菩萨有大慈悲之心,朕有一箭,同样以大慈悲铸就,还请菩萨品评。”

  云破月来原本留存在这帝王眉眼里的悲悯与假象散去,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号令天下生杀予夺的气度与威仪。

  嬴政伸出的手掌,原本握着佛珠的指骨间,有长弓缓缓成型。

  带长剑兮挟秦弓。

  诸国之中,秦人的弓箭历来都是极好的。

  这秦皇的箭术同样极是不错。

  并非是什么花架子,又或者有所吹捧和夸大。

  有血与火在虚空中,在嬴政的掌下凝结。

  缓缓凝结成一张长弓。

  墨衣袀玄的帝王持弓而立,再一伸手,龙渊剑出鞘,在虚空中缓缓成型。

  呈现在嬴政手中。

  “阿弥陀佛。”

  一片血与火,一片痛苦喧嚣与哀嚎之间,老僧口宣佛号,宝相庄严。

  一点明光亮起,周身有佛光生出。

  继而大放光明,充斥此上下左右诸方天地。

  对着那帝王不断逼近与压迫。

  但——

  “这便是你之评价?”

  崔判官冷了脸,望向鬼王的目光之中,带了几分冷然与压迫。

  “莫要忘了,是谁使你在这冥府立足。”

  赫赫煌煌的佛光充斥四野,纵使间隔遥远的距离,亦无法忽视。

  遑论崔判官与鬼王已经到达距离那枉死城极近的距离。

  只是崔判官似是接收到了什么,又或是有所忌惮,故而停下了脚步,并不再上前。

  反而是同这鬼王就秦皇展开讨论。

  鬼王的目光里难得的带了几分冷然。

  开口,并不掩嘲弄。

  “史书工笔,尔等不是早已经对陛下有过定论?”

  定论,什么样的定论?

  弃仁义而尚刑罚的暴君?

  焚诸侯之城而极情纵欲的贪婪之辈?

  不应见祀的无德之人?

  戴着狰狞鬼面的鬼王嗤笑。

  继而目光幽幽,语音同样是幽幽的对着神情间带着几分恼怒的崔判官道:

  “世人毁誉,千秋臧否,但你们谁都无法否认,陛下是不同的,不是吗?”

  “甚至这后世人走在他走过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不过是换了种形式而已。”

  “陛下会失败,陛下的帝国会被灭亡,因为陛下只是凡人而已。但——”

  鬼王的话音由此而停顿,周遭不知何时起陷入到沉寂。

  变得针落可闻。

  便连风亦随之消逝。

  将这一切打破的是崔判官的放声大笑。

  以手指过被佛光充斥的枉死城方向,仿佛要因此而笑出泪来。

  崔判官开口,摇头,脸上神色敛去,冷淡且漠然,甚至带着几分残酷的对着鬼王道:

  “本判官知将军你身在曹营心在汉,想要回到那旧主、回到秦皇身边。但昔日将军你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却大败而归时可以获得秦皇原谅。可现今”

  天意高远,将众生命运、世人生死拨弄。

  如崔判官等接受了天庭敕命册封的阴神,自然是高高在上的。

  于此一瞬间,随着话语停顿,崔判官的面目与身形同样变得高远模糊,缥缈且虚无。

  充满着对命运的洞悉及对眼前鬼王的提点。

  “秦皇定不可以回到骊山皇陵,不可以将那封印揭开。但同样的,可以被镇压,可以被将魂魄打散,却不可以被度化。所以,”

  生死簿与判官笔出,崔判官目光灼灼,脑后神光湛湛。

  以气机将自身与鬼王所在的范围封印和锁定。

  开口,对着那鬼王道:

  “李信啊李信,你可要为秦皇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