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番外一
作者:
映在月光里 更新:2023-12-15 21:06 字数:3516
随着大唐的日益繁盛,长安城宅邸价钱一飞冲天,“长安居大不易”,不仅长安的百姓住不起,仰慕长安外乡人也难以负担昂贵的住宿,只能投诉到城郊,甚至远到终南山外几十里。
靠近长安城西北归义坊,居住的百姓多靠着做苦力,帮闲为生,地段偏僻,巷子里脏乱不堪,被住户随意乱扔的杂物堆满,偷抢案子频发。
后来时任工部尚书的张九龄治理过长安河道与城池之后,这一代逐渐好转。张相夫人,长安有名译官学堂山长谭昭昭的几间宅邸,经过整修后,借给进京的穷苦读书人暂居,分文不取。
自此之后,手头不富裕的文人骚客便在此投宿,归化坊日渐出名,甚至变成了长安城有名的“诗文坊”。
拥有宅邸的住户,开设食铺酒楼,腾出自家的屋子收拾布置后,供给前来的文人住宿,赚了不少的大钱。
住户自发开始维护巷子的整洁与治安,归义坊宅邸的价钱,虽比不过靠近皇城一带的坊,却足够令囊中羞涩之人望而却步。
又是一年春花烂漫时。
长安春意盎然,灞桥,芙蓉园,昆明池,终南山下,深深浅浅的绿,白的粉的辛夷,明黄的迎春,纯白的李花,漫山遍野开着,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归义坊的热闹自不用提,因着今年的春闱即将放榜,考生们趁着等候的闲暇,忙着吃酒交友,归义坊十二时辰灯火不灭。
在归义坊最里面的几间宅邸,门前皆挂着“归乡”的匾额,守在门口的童子,伶俐活泼,看到进出相熟之人,叉手遥遥作揖见礼,遇到不熟之人,则会拿着册子上前,询问来由。
孟浩然与杜甫王维三人的车驾到了最西边的“归乡”前停下,童子上前立在了门边,笑着恭敬打招呼:“郎君回来了?李郎君送走友人之后去歇着了,交待过奴,若是你们回来后,便让奴去请他起身。”
王维家境最为殷实,他掏出个钱袋扔过去,道:“拿去买糖吃。”
童子手脚麻利接住,躬身道了谢,撒开脚丫子跑进门去传话了。
孟浩然走在最后,打趣道:“李太白吹嘘海量,却不及你我,昨夜吃了酒,都快午间了,居然还未醒来。”
杜甫负手摇头,“非也非也,李太白早间从城外辋川别业赶回城,摩诘送了他两坛酒,约莫着他在路上都打开吃光了。”
王维含笑听着,除了李白之外,其余三人都在朝廷当差,恰逢旬休,几人便约好出城,前去王维的辋川别业吃酒,直到快天明时方歇下。
孟浩然与杜甫起得比李白要迟,他们三人都住在“归乡”,李白说是要回来见一个前来拜访的友人,便未等他们,提早回了城。
三人进屋,李白已经稍加洗漱,慵懒地靠在软囊上,等着小炉的茶水沸腾,抬手随意招呼,道:“快过来坐,茶水且得等一等。”
几人分别落座,杜甫打量着李白充盈着血丝的眼眸,关心道:“太白可是倦了,我瞧着你的精神不济,不若
前去再歇息一阵。”()
李白豪迈地道:且不要紧,待我吃盏浓茶,还能给诸位舞剑。
15想看映在月光里的《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吗?请记住[]的域名[(()
孟浩然笑道:“果真是年轻,我已经老了,比不得你的精力。不过太白先前为何要这般急着赶回长安?”
李白将手边的诗文递给孟浩然,道:“浩然兄且读一读。”
孟浩然好奇接到手中,展卷读了下去:“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好,好诗!”
孟浩然读完,将诗文递给了旁边的杜甫,待王维与他一起读完,皆赞叹不断。
杜甫激动地问道:“高适,高达夫,我先前听过他的诗,甚是佩服,他如今可是在边关军营中?”
李白摇头,道:“高达夫祖上富贵,到了他便没落了,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他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在辗转流落寄居间,识字读书,写得一手好诗文,我自忖苦于家境,壮志难酬,比起他来,还是要尤幸运几分。先前他来到了长安,投了帖子于归乡,我今朝特意赶回来与他见面。高达夫借宿在寺庙中,归乡还有间屋子,我便让他先搬来,在长安暂且住下,待到决定科举之后,再回家乡渤海参与解试。”
思及自身,李白因为出身商贾之家,原本没考科举的资格,在张九龄等宰相的努力下,革除了举荐制,无论出身,只要有才华,通过当地州府解试的读书人,皆可进京考春闱。
杜甫亦同样想到了张九龄,因着当时张九龄差事繁忙,他们并未见几次面。
犹记得初次见面时,张九龄听说他打算继续游历天下,很是语重心长说了一翻话:“看山看水,终是隔着一层。纸上谈来容易,只有入了其中,方能真正体会个中滋味。”
杜甫自读书时,便心怀报国志,在洛阳科举失利之后,深受打击心灰意冷,并不打算继续考下去。
张九龄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天下怀才不遇者,仅仅是长安城就不知几何,他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已,并不突出。
科举增添了策论一科,除了会写诗,需要对时政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诗写得好,不一定会做官,替百姓做实事。里面的门道与深浅,全靠自己去体会,端看旁人无用。
张九龄并不会仅仅停留在劝说上,他真正惜才,当时就赠了几卷往年科举的试题给他,除此之外,还有在长安的住处,便是如今的“归乡”。
“你莫要有负担,宅子是当年我进京科举时夫人购置,那时候便宜,置办之后基本未曾赁出去,借给了来长安的友人歇宿。你现在要是缺了落脚处,即刻可以搬进去,里面的家什一应俱全,只要将房屋好生爱惜,待你住到有了闲钱,可以自行负担住处时再搬出去即可。”
在“归乡”住过的人数不胜数,草书大家张颠,王昌龄,前来长安游历的王之涣等人,加上他与依旧住在这里的孟浩然,归乡人来人往,前来长安,无处可去之人有了这块天地,归乡之处得心安,他们在繁华的长安城,有了一方庇护之处。
() 杜甫感慨不已,沉吟了下,终是问道:“太白对今年可有把握?”
孟浩然与王维也一并好奇望向他,李白侧首思考了下,坦率地道:“我并不清楚,无论中与不中,我皆不在意。若能考上,我还不一定会出仕为官,若考不上,我便回到剑南道,继续隐身修行。”
杜甫知晓李白性情洒脱不羁,他要是出仕为官,繁文缛节束缚太多,他定会感到不适应。
孟浩然也道:“当年我连着考了好些年,才勉强考中。这科举之道,里面着实复杂,还是吃酒作诗来得畅快!”
孟浩然年轻时就好酒,因为吃醉酒,耽误过好些事情,他们几人都曾听闻过一二,这时不免拿出来打趣他。
“我与太白一样,都好这杯中之物,我们才是同好!”
孟浩然对友人的调侃不以为意,反而甚是自得。李白说到高兴处,翻身站起,前去抱了酒坛过来,道:“不若我们再饮几盏。”
王维揉了揉还胀痛的额头,骇笑着拒绝了,“再吃下去,我明日就无法入朝当差。”
杜甫也道:“不如留着待高达夫到来之后再吃。”
李白只能依依不舍放下了酒坛,抚摸着坛身,道:“就剩下这最后一坛了,得要省着些吃。”
孟浩然顿了下,道:“我知道何处有酒。”
李白立刻看了过去,只见他得意笑道:“张拯张无为回了长安。”
张拯字无为,他考中进士之后,并未借着张九龄的势力入朝为官,而是前往东瀛等处游历,这些年极少留在大唐。
前些年张九龄母亲卢老夫人去世之后,张拯回了韶州府守孝,算着时日,这时恰好出了孝期。
李白与张拯不熟悉,杜甫王维孟浩然三人都与他颇为熟稔。
尤其是王维,两人以前经常来往,他抚掌笑道:“张相几乎滴酒不沾,谭夫人却是同好杯中物,无为肖似谭夫人,他处定有好酒。”
李白从孟浩然他们口中,数次听过张拯的事迹,早已起了与他结交的心思,当即道:“那还等甚,我们这就前去拜访。”
张拯并非讲究繁文缛节之人,彼此之间熟不拘礼,杜甫哈哈笑道:“张相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多人皆称是写给先帝,感念先帝的提携之恩,我却不大相信,无为来了正好,我正好问一问这首诗的究竟。”
几人连午饭都顾不得吃,小炉的茶水已沸腾,李白唤了童子来提出去,披上外袍就出了屋。
刚到廊檐下,门房的童子跑了过来,叉手见礼道:“几位郎君,张无为张郎君来访。”
三人面面相觑,皆目露惊喜之色,加快脚步迎了出去,只见从影壁处走出来一个高瘦,身着青衫长袍的男子,他一双比常人要深邃些的双眸含着笑,大步走上前,哈哈大笑着,叉手朝他们见礼:“你们都在,我就不用来回跑了!”
他转身从小厮手上接过酒坛,一只手抱起一坛,走到李白面前,道:“我仰慕太白日久,急着前来拜访,就未曾先递帖子。”
李白亦大笑,道:“我们正打算前去拜访无为兄,没曾想,无为兄却来了,看来,我们想到了一处去。”
张拯大笑不止,将酒递上,“这两坛酒,是家母当年所存下,好酒,绝对的好酒,我偷偷取了出来,且待与几位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