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三年约定期满
作者:搬砖的混      更新:2024-10-03 13:42      字数:2043
  195三年约定期满

  凶手居然是附近一个村里的民兵队长。

  以前之所以难查,是因为习惯性的对底层干部的信任。

  而这样的排查,大都会交给地方干部去做。让罪犯去找这种凶手,当然很容易找到替死鬼。

  指使者居然是老人组的两个组长,和凶手竟然是真正的特务,新政府建立前就潜伏了下来,伺机搞破坏。

  也只有他们,才真正清楚小苇的试验有多重要。

  小苇能逃过一劫,躺平摆烂也是主要原因。一贯足不出户,他们精心研究的计划总是无从下手。

  秋千架的位置又偏离院门,更增加了暗杀的难度。

  这与小苇和钱秀文开始的推测相同,普通人怎会有如此心机,且非要小苇的命不可。

  新人和农校组虽然年轻,但确实很努力,真想干出点成绩来的。

  受气候土壤等环境的限制,这种试验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将他们调走只是为了更好的得到试验数据。

  不然,有桂秀和国字脸把关,他们怎么可能拿到共享种子的指令。

  何况密植这种事是普遍现象,已经进行了两年,属于上面的决策错误,农校组坚持,本就无可厚非。

  小苇提出裁员,所针对的其实就是四个老人组。

  老油条组不搞任何试验,纯粹就是混日子。

  种点地拿高工资高福利,还不如临时雇佣附近的农民。

  最后,剩下的两个老人组相继被调离,搞养殖去了。

  农场一下子清静了许多。

  当然也不可能只用小苇这一个组,计划经济禁止私营买卖,城里劳动力过剩,新人还是会逐渐加入。

  秋收后,口粮计划有所增加,各种生产开始恢复。

  大锅饭迅速消退,粮食开始分到各家各户,被捣毁的锅灶重新垒起,炊烟次第增多。

  另一个好消息是,一平二调开始纠正,无偿收缴的钱和存款开始由各地银行返还,物品作价归还。

  小苇又成了有钱人,拿到了一千六百多块。只是这笔钱暂时还没打算怎么使用,依然存在姜英英手里。

  即便小苇他们有制衣间,上班还是很自由,已经开始商议回家过年。

  约定的三年期满,很多人开始考虑婚事。

  晨霞叹息:“三年期限已到,只有你还是孤家寡人。”

  小苇半点都不在乎:“你们尽管奔向十八禁的方向,我不急。缘分到时腿自开。梧桐高,凤必至,花有香,蝶自来。姐主打的就是一个守株待兔。”

  晨霞煞有介事地点点头:“知道。世间最傻的行为,就是急着要结束,得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小苇和海涛虽然没断,但要走下去却很难。

  一个不愿意舍弃所谓事业的理智男人,对情爱的追求就不可能无所顾忌,更不会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即便情绪不佳,可看到已经完全正常播种的冬麦,还是很欣慰。

  暗叹所谓的专家权威害人,将人神化更害人。

  一个自古信奉天子皇权的好地方,想要改变,可不是一代两代人的事。

  桂秀看着在前面蹦跶的绿珠问:“她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六亲不认的步伐?”

  小苇摇头:“六亲不认的三要素是头要仰,腰要晃,胸要挺,屁股要摆,手还得划拉,要像在告诉全世界身上有花不完的钱,拽出二五八万种欠揍味。”

  “你确定这是三要素?”

  “当然。我给你们演绎一下。”

  碧玉很正经地称赞:“分明是在空气中游泳的水蛇。”

  绿珠附和:“对。就是这种衣冠禽兽的独特气势。”

  小苇正经地解释:“看到没,这步伐就像树叶过河,得靠一股浪劲。”

  桂秀点点头:“确实够浪。”

  绿珠直接唱了起来:“女人就得骚浪贱,天下男人能吃遍。只要禽兽不喊停,院子野外我都行。”

  几个姑娘一起点头:“静若瘫痪,动若癫痫,无缝切换,浴血奋战。”

  所以说,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女人最色,比女人更色的是一群女人。

  鱼塘里的鱼几乎被清光,早已没人看管。小苇让碧玉父亲叫来村长,很认真地提出要将鱼塘承包下来:“你们和这个组的村民商议一下,一年需要缴纳多少钱。”

  村长说:“这鱼塘已经废了,放鱼进去还得派人看管,你确定要搞?”

  小苇毫不犹豫:“就位朋友过来有地方可玩。包括河岸上的地方,还有这四五亩的小树林,你们商议个价格。十年起承包,价钱合适,永久性买断也行。”

  “这事从未有过,我得向区里申报一下。”

  “那就赶紧去。下午要给我答复。”

  帮小苇看门的老头去世后,家里都是碧玉父母在帮忙打理。

  这个组还算比较先进,不再吃大食堂,虽然两人的户口分的粮很少,但两家的院子和围墙边种些缸豆扁豆啥的,可以贴补不少,加上碧玉常带回些肉食,生活远超平均水平。

  饭后,四个姑娘去靶场操练枪法。

  巡查时,桂秀给小苇的枪已经给了绿珠,碧玉的枪则是钱秀文从海涛手里捞的。

  桂秀和小苇可以堂而皇之的拥有枪支,完全不需要避嫌,四个人便练得肆无忌惮。

  村干部带几个区干部过来时,四个姑娘正嘻嘻哈哈练得不亦乐乎,搞得衣服头脸脏兮兮的。

  这里和学校那一片属于同一个区,区干部对四个不好惹的惹祸精并不陌生,客套几句后,开始丈量鱼塘和小树林的占地,大约十三四亩。

  “现在土地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不允许私人买卖,但可以以承包形式给私人经营,只要保证上缴就行。”

  区干部的处理方式自然在小苇的意料之中:“知道。三包一奖上面已经在讨论,很快就会正式实施。你们就算算一年需要上缴多少吧。”

  村长说:“我们这里人均土地太少,照秋季产量,留存后,大约要上缴10%左右,一亩地一年大约要上缴二十斤粮。也就是说,如果照口粮田计算,鱼塘和树林一年得上缴三百斤粮。”

  桂秀嗤笑:“荒地照优质良田算,是不是过分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