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恼人的李吟!
作者:水印拆分      更新:2024-10-04 02:23      字数:1764
  \"喂?赵大掌柜!\"

  电话的那一头,静默了良久,终于回响起来一句冰冷的话语。

  \"这件事我无能为力!\"

  随着通话建立,短暂的沉默之后,冯伟大感不妙,果然在赵大掌柜说出此言时,他的心如同陷入深渊般的冰凉。

  只听那头,赵大掌柜冷声道:

  \"这是你的自身困境,你要明智分清何该何不该讲!钱财,你不必忧虑!但转账是不可能的,我会差遣人带现金来见你!\"

  言毕,话筒便静止无声,赵大掌柜挂断了电话。

  冯伟大咬牙,再次拨打,电话却已成闭机状态。

  \"该死!\"

  一声痛斥,冯伟面色狰狞,胸腔的波动透露着愤怒和凶厉的光芒。

  \"哼!我不信李吟能将此事真正扳倒我!\"

  如此事端,或大可小!

  若大,乃刑事之罪;小,亦或民事纷争。

  至少我能赔!就算你不接受赔偿,也难以彻彻底把我告倒!毕竟,此道法律尚存歧义,法规不完善,必能找到漏洞!

  恼人的李吟!想起她拿着灵石笑靥如花的模样,冯伟胸中之愤仿佛要炸裂!

  待老子从中解脱,看我怎么收拾你!

  心绪杂陈,冯伟面色阴沉,抓起手机,登陆仙界通讯平台,找到id为“律界胡神”的联系人,迅速发送消息。

  审案、诉论、庭辩,直至定案,一整个过程繁琐冗长。

  然而李吟却乐此不疲。

  假日获批,呵哈!

  只需定期返京参与国庆庆典排练足矣!早前,国庆排练几乎已完成百分之一百。

  这个月艰辛排练,旨在保留正式公演之前的热气。

  乘机往返固累人,李吟深知,回到学府的疲惫更甚。

  巧妙地闲适。

  况且此案,无需她忧心,律师委托、收集证据,她都不用费心操持。

  此事反转,一度沸沸扬扬,热度持续不退,但短期内并无诉讼结果出炉,观者转移关注。

  焦点转向,为何李吟的新辑甫一面市评价口碑陡跌?

  刷差评与操控舆论难损唱片声誉,除非你自己买了半数销量再给出最低评。

  因为能发表评论的只有购碟之人。

  这意味着诸多李吟的粉丝,对这张专辑深感失望!

  只不过新碟正处售卖保护期内,未能购者无法一听其中曲目。

  瞬间,李吟的销量激增,再次创下高纪录!

  45元,25首歌,略显昂贵的价格,但也架不住数量的丰盛。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45元并非无法负担。

  当然,部分人转投劣质录音版,也属情有可原。

  李吟新辑备受争议的《娘子》与《无崖》,随着传播的扩展引起更多关注和议论。

  反而听众愈多,两曲的反馈愈发不佳。

  实话实说,不比无妨,一经比较便知好坏!与其他曲目的出色相对照,这两曲实为败笔,如同病毒一般的存在!

  的确,听起来有点难听呐!

  妈耶,啥烂曲?!

  各类论坛和网址上,针对李吟新歌辑的热议越发激烈,众多乐评人及音乐才俊也纷纷留意。

  仿佛声名渐大,引无数乐者共赏。

  相较李吟天籁之作,她的“失误”之作更让这部分人感兴趣。

  但唯有《无崖》一曲,悄然改观。

  乐迷们对该曲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倾向!

  啥鬼歌!开场多好听啊,拖了许久就唱出这个玩意?

  装乡巴佬呢!听完一遍,我就崩溃了!

  哎哟,难听得要命!这唱的是个啥嘛!

  “嘿,你们品味有待提高呐!土出境界就是潮流!”

  “其实起初,我和你们想的一样。”

  “这曲中毒,千万别连续听五遍,否则你会神魂颠倒。”

  “对!垃圾曲目,千万别循环,我现在满脑子都是花开一月。”

  单曲循环?

  连听五遍?

  阿申轻蔑一笑,怎有人能忍受连听五遍?

  不如听听我的《青丝飞雪》如何?

  嘶,他们这一说,为何我觉得有点心动?

  因此,同那些拒听《无崖》的乐迷一般,阿申也在那神奇的推荐之下,鬼使神差地点开《无崖》,一键循环。

  众人皆如此,反复聆听几曲,阿申面容扭曲。

  该清洗耳朵了!

  这唱的是什么东西?越发土到不行!

  不管它,再听一次便去反驳那些人。

  好,来吧!

  重复“正月”时,阿申未曾察觉,他紧蹙的眉头正逐渐舒展。

  咦,似乎有些许魅力和诡异呢!

  紧接着第四次,第五次。

  阿申难捺点头的动作。

  阅读评论区。

  \"我草,真的有点上头啊!”

  “我好似干了件大蠢事。”

  不到十分钟,听完最后两次,阿申满面迷惑。

  脑海中,旋律如同烙印般难以洗刷!

  川蜀山歌唱腔如此惊天动地?

  现在我懂了,何为评论里的“满脑子花开”之意了!

  就在阿申质疑人生之际,室友带着音乐步入卧室。

  两人四目相对,都是一阵错愕,因为室友手机正播放《无崖》!

  音乐流转中,他们难以自制,伴随着旋律,疯狂摇头,在原地就兴奋起来。

  \"哎哟!四月葡萄架盛开着!\"

  高曝光的助推下,此情景扩散至四方。

  而随着曲子的传播,更多的人掉入陷阱。

  愈是禁止做什么,人们便愈发好奇去做。

  开始,很多人听这首歌并不欢喜,但在反复聆听三四次后,开始觉得它渐渐令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