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更新:2024-10-04 17:07 字数:51830
接下来。
应曜并没有搭理尉缭子,他继续开解:“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即: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然大道至理却无穷无尽。”
“当我们用有尽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大道,这种行为本身……就与大道相违背。”
“故,如若我们想去行善事,那就去做,只需坚定本心,莫要受到虚名所累。”
“倘若我们想要去行恶事,也可以去做,前提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莫要让自己受到刑罚和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如此,我们少时致力于学习,二十岁加冠成人,独当一面。三十岁开始拥有稳定的家庭和事业,四十岁我们应当就能在世事的磨练中,不再对于不平不公,善恶颠倒的事情,而感到困惑了。”
“五十岁,我们便会较为清晰的感受到自身的宿命,以及无常的天命。六十岁,我们便能够听取曾经绝不可能接受的劝慰和意见。”
“七十岁,我们将堪破世事规则,随心所欲,始终淡然处世。偶尔我们回过头去想少时的矛盾与纠结,也只会一笑了之。”
“这般用一生去践行完致虚极,守静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出世顺天的【合道】之境。”
“至于如何解决……用有尽的生命,却妄图去追求无尽的大道。”
“答案是无需解决,自然而然,进一寸便得一寸进益,进一分便生一分欣喜。”
“这……便是我的【守虚合道】之道。”
……
应曜说完,他双眸中的暗沉和混沌,好像消退了些许,并多出了几丝清明。
激烈的论道思想碰撞。
似乎让他有些回光返照。
竟然整个人的状态,都开始十分明显的回溯。
同时。
尽管应曜这次有些利用规则。
但不得不说。
他确实表达出了自己一生之感悟。
并在无形之中,开始暗合知行合一,吾心光明。
因为格物致知的理学,也存在生命有限,天理无限的难题。
遂王阳明搬出了心学,只要心怀光明,人人皆圣。
同样的。
应曜也给出了进一寸便得一寸进益,进一分便生一分欣喜。
这句话真的很普通。
却又没那么普通。
可见应曜是有真东西的。
忽然。
“彩!”
这下轮到黄石公开始捧场了!
两人现在恨不得当场生出一些患难与共的战友情。
也算是携手论道的铁杆盟友了。
这可不比战场经历生死来的差。
顿时。
“……”
黄石公又有些感触的摸了摸湿润的眼眶。
他并不是装的,他是真的心有所感。
应曜的一生。
又何尝不是他的一生呢?
甚至概括点来说,应当算是我们所有人的一生。
只不过黄石公会觉得更加触动。
因为应曜所言的那些困惑。
黄石公也曾为之费解过。
包括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再回过头来,去看待少时那个困惑迷茫的自己。
真的会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而且更重要的是……
黄石公和应曜现在都有这种感受。
所谓感同身受,莫过于此。
想来今日过后。
无论生死。
黄石公和应曜都会互为知己了。
就像许尚与尉缭子之间,也是很有知己的味道。
而他们两人的思想同频共振,当属血屠稷下的时候。
那可真是……
一个百家夫子,一个当代鬼谷子,联起手来,愣是把儒家八派坑到全军覆没。
这样的经历。
许尚和尉缭子肯定会铭记一生的。
回到此刻。
尉缭子对于黄石公、应曜的超常发挥,他是真心有些压力山大了起来。
如果只是黄石公一个。
尉缭子会觉得对于许尚来说,都是小菜。
结果黄石公和应曜现在居然搞起了一加一,这可就不是等于二那么简单了。
而是有点化学反应的意思了!
难怪那么多儒家之人,都怀念春秋鼎盛,百家争鸣的时期。
许尚、尉缭子和黄石公、应曜之间的论道,都能达到此等程度。
可想而知。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杨朱等等全在一块进行思想碰撞,那得是怎样一番场面?
估计老刺激了!
最起码都得喷的吐沫星子乱飞。
从庄子、墨子在古之典籍的记载中,各种大骂孔子就能看得出来。
春秋百家争鸣。
激烈程度绝对远超现今。
当然。
许尚觉得他们也无需过于的怀念先贤旧事。
因为迟早有一天。
他们自己也会化作后人眼中的先贤,并把个人事迹化作传世经典,供后世的诸夏儿女研读畅想,再历千秋。
这时。
“极好。”
北冥子再度给出了非常高赞的评价。
他与应曜属于老相识了。
对于应曜的心神状态。
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此番应曜这般超常发挥,真有点回光返照的意思。
北冥子估摸着,这次论道结束以后,返回淮阳和云雾山的路上,恐怕只有他一人独行了。
或许也正因此。
北冥子同样给了应曜极佳的评价。
就当做是……
对老友数十年的一生,做个见证和勉励吧。
想到这里。
北冥子也补充道:“应公所言,是站在【致虚极,守静笃】的定论之上,并融合庄子的【养生主】篇,以及孔子的【论语 · 为政】篇。”
“这就相当于老庄为主,孔子为辅,儒道结合,顺天应人兼顾。”
“确实当得起应公的一生写照。”
“不过我们定好的规则有言在先,所以在最后的论道评断中,我并不会考虑应公之言。”
“主要还是对比许公和黄石公之间的表现。”
……
北冥子公私分明,他对于应曜所言的认可,并不会让他打破自己的原则。
许尚见状对于北冥子的敬佩又多了三分。
尉缭子则是忧愁不减。
因为即便不考虑应曜的论道之言,后者也把许尚能够反驳黄石公的论点,都给堵上了。
这次应曜还真是把难缠二字,表现到了极致。
随即。
“咳咳。”
应曜轻咳了两声。
事已至此。
他觉得能够得到北冥子的极佳评价,便已然此生无憾了。
没错。
就是这么夸张。
应曜和北冥子虽然是同辈。
但自从过了少年时期以后,应曜对于北冥子就只能采用仰望的姿态了。
对于这种仰望了大半辈子的人物。
其在应曜心中的份量。
绝对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
北冥子给予应曜的极佳评价,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真的能够让应曜死也瞑目的。
至于其余的。
好像一下也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
黄石公对赌约诸事,那肯定还是无比上心的。
这下三人都已经论道陈述完毕。
北冥子给出了两个极好,一个采纳。
这就使得尉缭子有点尴尬。
别最后都是极好,就他一个采纳……纵横家以后的老脸,着实有点没地儿放啊!
好在应曜的论道陈述,虽然是极好,却不予采纳。
剩下的就看许尚的发挥了。
此刻。
南方阁的嬴政、华阳太后、扶苏、屠雎和王翦也都有些紧张,同时难怪期待。
北方阁的王绾、冯去疾、李信、昌文君和渭阳君,他们也都想看看夫子究竟要如何从【应人】的方向,论述【守虚合道】之境!
东方阁。
许尚在北冥子四人的注视中,缓缓直起了身体。
他道:“之前我在齐地临淄的时候,曾经跟儒家八派之首的子张正,论辩愚民诸事。”
“当时子张正便把道德经给搬了出来,其言及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以及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子张正断章取义,皆是为了证实愚民的正当性。”
“我现在想来,只觉可笑至极,却也生出了新的疑惑。”
“如老子所言,当大道废弃之后,才出现了所谓的仁义。当智巧和聪慧大行其道之时,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诈伪与欺世盗名。”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黄石公的【顺天虚静】所言,若违背了大道至理,就会生出灾难和困顿。”
“世间万物,都会随着大道的飞升而飞升,随着大道的陨落而陨落。”
“任谁都不能让北境在凛冬时节,长出青草。也不可能让楚地于开春之际,就立马收获粮食,遂大道规律无可违背。”
“但为何从青史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人类却一再的废弃大道,任由仁义横行,并鼓吹才识智慧,再让颠倒和诈伪共存……”
“如此,若严格按照天道至理的轨迹发展,我们人类便属于妥妥的背道而驰,却又为何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呢?”
“背逆了大道的我们,不仅没有迅速走向灭亡,反而在新的一统治世中,将要迎接盛世莅临。”
“试问,谁又能解释这一现象呢?”
……
许尚问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致命问题。
最起码对于道家而言。
这个问题简直有点诛心之论的意思了。
许尚倒也不是故意发难什么的。
他是真的有所疑惑。
大道至理的发展逻辑,总得遵循规律使然。
结果我们却背离了大道的自然而然……尔后不仅没有得到毁灭的恶果,反而还在不断向上发展……
这就让所谓的天道至理,出现了极大的漏洞。
霎时间!
“……”
黄石公脸色大变!
应曜也整个人都怔住了。
尤其是应曜,千防万防,就想防着许尚在后手之时,来一记釜底抽薪。
结果现在却依旧没能防得住。
许尚寻找的突破角度。
绝对是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
而且一针见血。
直击本质!
右席。
尉缭子表示立马整个人都好起来了。
他立即开口:“如何?黄石公,应公,说说看吧!你们准备怎么弥补这一重大逻辑漏洞啊!”
黄石公:“(⊙_⊙)”
应曜:“……”
黄石公和应曜表示,他们也是运用的老庄思想基础。
现在被许尚挑出这么大根刺!
已经不是他们的问题了。
而是道家开派祖师的问题了。
于是。
黄石公和应曜想赞这些,便又齐刷刷的看向了北冥子。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期翼。
好似在说,北冥子你作为当代道家太上,现在面对许尚刨道家祖坟的行为,你难道不说两句吗?
“忒!”
尉缭子眼珠子一瞪:“黄石公,应公,你们两个可不准耍赖皮,北冥大师是出题人,也是裁判,可不是你们的外援!”
黄石公:“(╥╯^╰╥)”
应曜:“( ◢д◣)”
黄石公和应曜立马摆出了蓝瘦香菇的模样。
他们现在真是很无奈。
许尚上来就放这么大的招,他俩是真接不住。
没办法。
黄石公只能坦然承认道:“许公之难题,我无法可解。估计也只有北冥大师,才能把天道至理的枯荣逻辑,给重新圆回来了。”
话音落罢。
许尚和尉缭子这才把目光投向了北冥子。
如此一来。
北冥子确实就得专门给出个确凿的回应了。
“所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北冥子运用庄子越说,开始进行解答:“世间万物都是此,也都是彼。亦是生,亦是死。”
“比如庄子曾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那种飘荡于自然的向往,让庄子忘却了现世中的所有。”
“直至大梦初醒,庄子遂言,吾于梦中迷做蝴蝶,亦真?亦假?庄子认为,在那一刻他非常真切的感知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反而现世中的庄周,皆为虚妄。”
“即: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有无相生中不断轮转,生死,存灭。”
“如此,天道至理也就一分为二了,当为【自然道】和【人文道】。”
“【自然道】的轮转乃是有无相生,【人文道】的轮转乃是善恶相成。”
“同时,自然道和人文道本身,也会互相转化。”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待大道废止,仁义横行,这其实就代表着自然道和人文道在进行轮转。”
“亦如有与无,曲与直……善与恶,奸与忠,智慧与愚蠢……”
……
北冥子当真了得。
他运用庄周迷梦蝶的典故,很轻松就把许尚抛出的难题概念,进行了逆转替换。
许尚的论点:背逆废止天道至理,正常来说人类应当走向灭亡,何以我们能够继续昌盛?
北冥子的论点:把天道至理进行二元区分,也就是变为【自然道】和【人文道】,再用有无相生,善恶相成的逻辑基础进行兜底。
进而把大道废,有仁义……
变成了【自然道】和【人文道】的轮转、相生、相成。
说得通吗?
那肯定是能够说得通的。
这下尉缭子都不由得在心中惊呼……北冥子这厮,未免有点牛逼的太过分了!
真心过分啊!
强的离谱。
恐怖如斯。
尉缭子觉得以北冥子的明悟境界,绝对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或许单论道之真意的境界高低。
许尚都要差出北冥子半分。
没办法。
术业有专攻。
许尚终究不是神。
当然。
许尚就算压不住北冥子,碾压一下黄石公和应曜,那还是没什么毛病的。
这时。
北冥子想了想,又继续补充道:“善恶,仁义,忠奸,智伪……这些名之概念,都是只属于【人文道】。”
“【自然道】严格来说,只存在有与无。”
“因为天地一旦出现了仁义善恶,就必然会偏私……”
“而遵从【自然道】的上天,显然不可能因为厌恶某种事物,就不去覆盖它。大地同样不会因为厌恶某种事物,就不去承载它。”
“故:天地自然,天道至理,都是不存在仁义的,唯有【人文道】才是仁义的基础。”
“但凡事皆有对立轮转,仁义对应着不仁不义,智慧对应着诈伪,孝慈对应着不孝不慈……国家混乱,于是又有了忠臣和奸臣之分……还有好人对应坏人,善者对应恶者。”
“【人文道】自身存在无数名之对立,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自然道】的基础之上,同时两者也互相对立。”
“如果自然大道没有被废止,就无需仁义的存在。若是六亲和睦,又何需孝慈来约束纲常呢?国家若是安定清明,则就没有忠臣和奸臣之分。”
“综上,万事万物,皆是对立相成,比如长短、大小、阴阳……还有刚刚说到的善恶,仁义,忠奸,智伪……”
“在天道至高意志的真理之中,只会围绕有无相生的逻辑,人文概念毫无意义,因为这些名之概念都是因为人在追求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的过程中,扭曲了人性才导致产生的。”
……
北冥子的这番话,进一步明确了他比较倾向于人性本善。
一切【人文道】的概念出现。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
都被归咎于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
同时。
也可以看出北冥子确实境界极高,但跟许尚的许多观念,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许尚就倾向于人性本恶。
当然。
人性善恶,本无定势。
谁都可以占据自己的论调观点。
现在北冥子也算是一次性把【自然道】和【人文道】全部都给开解清楚了。
左席。
“……”
黄石公无言的铭记于心。
这些都是道家典籍中没有的,乃是北冥子的自我感悟,对于黄石公肯定是颇有增益的。
至于应曜……
应曜则是进一步的看清了他与北冥子之间的差距,那确实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而尉缭子此刻难免有点为许尚如何接话,小小的捏把汗……
北冥子起调如此之高。
若是许尚接不住,多少还是有些泄气的。
然而。
许尚肯定是不存在接不住的情况。
他跟北冥子之间,顶多就是半分之差,一线之隔。
如果许尚也超常发挥一下,纯粹的境界方面,或许也有可能短暂的压过北冥子一头。
“北冥大师,我还有一处疑点。”
许尚想了想,开口询问:“我知晓大师出世忘尘,能够轻易堪破一切外物和妄念。”
“但……如果人人都对金钱、名望、地位、娇妻、子嗣不再感兴趣,当我们抛弃人文道的诸多智伪概念,最终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
“届时,人类又与野兽何异呢?”
“亦或者真能像老子所畅想的那般,会出现世外桃源,鸡犬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
……
许尚这番话,看似有些倾向于询问人性之善恶。
实则。
他想知晓在北冥子的眼中,【人文道】真的可以从人类族群中,完完全全的剥离出去吗?
如果北冥子说可以。
那就有些落了下乘。
因为北冥子刚刚说了,【人文道】和【自然道】是建立在有无相生的轮转基础之上。
如果人文道可以被彻底剥离。
那么自然道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
许尚这一手,颇有点暗含语言陷阱的意思。
下一刻。
北冥子瞬间便洞察了许尚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一小会儿:“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人文道】和【自然道】都不可能彻底被剥离出去。”
“这是无法成立的假设,甭管是否按照当前帝国的一统之发展,人之本身都自带群居属性,不可能彻底脱离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而存在。”
“同样的,家庭、部落、社会和国家等概念,一旦脱离了人,也将会失去意义。”
“相对应的,【自然道】与【人文道】虽然有着相对立的因素,却也不可能互相彻底剥离。”
“毕竟【人文道】的本身,便是建立在【自然道】之上的。”
“而当【自然道】脱离【人文道】以后,还会继续被称作【自然道】吗?恐怕也不会了。”
“故,两者如同有与无,既对立,也相生。”
“同时,也完美阐述了我道家开派祖师最初所说的概念,当【道】被人为定义的时候,其距离【道之本身】就已经非常遥远了。”
……
北冥子在这里明确了两点。
自然道,人文道。
就像道家的天人两宗。
天宗出世,终极目标便是与大道玄同而观天下,自然而然。
人宗入世,以悲天悯人,人文民心为上。
此乃观念之差。
却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要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绝对主体。
即:自然道和人文道看似有许多概念无法兼容,互为对立。
但……
人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自然不是人所赋予的吗?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
互相对立的两者。
本质上依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再怎么对立,都不可能互相剥离。
“北冥大师高论,我明白了。”
许尚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言及,鲲需要北冥之水,方可遨游太虚。鹏需要羊角之风,才能扶摇万里。”
“可若没有了鲲鹏,北冥之水和羊角之风,同样也会失去遨游和飞翔的两种概念。”
“即:没有【自然道】的存在,【人文道】将无法运行。”
“而没有【人文道】的存在,【自然道】就会重新复归根源,回到原初的起点。”
“如此,人就算回归【自然道】之中,也依旧会保留【人文】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就能用善恶进行界定。”
“相对应的,人依旧处于【人文道】之中,也不代表着从此就彻底断绝了向往自然的本心。”
“这么一来,也确实就完美解释了,为何我们人逐渐废止大道,却仍旧能够蒸蒸日上,只因我们本身就心怀自然,处处光明。”
……
许尚给出难题,不仅对黄石公和应曜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也让北冥子为他解了惑。
自然道和人文道的互为存在。
这是许尚不曾接触过的。
但只要北冥子稍作解释。
许尚便能够把握住精髓。
这也让他能够更好的回应接下来对于【守虚合道】的自我开悟。
这就相当于……
许尚临场突破。
他接下来也要超常发挥,弄个大招出来了!
右席。
“许公所言甚是。”
北冥子为这个小插曲做最后收尾的道:“我一直觉得,对于人之本身而言,无论出世亦或者入世,笃信自然亦亦或者人文,唯有生死二字,方可视之为大事。”
“除此之外,所有的金钱名利,智慧才学,乃至于所思所悟,皆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道家开派祖师若非在函谷关止步,或许连道德经都不会留存于世间。”
“然而,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学习才识,增长智慧,挣得钱财,迈向名利……”
“只需我们能够把握住一个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世如此,入世亦然。”
……
北冥子最后提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而许尚最开始引入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谓的老子愚民论,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十九章。
北冥子算是对这种世俗的谬解,稍作解释……
延伸来看便是。
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都是老子对于统治者的告诫。
只要统治者不去铸造圣贤的名位,不去频繁的下达政令,民众得利反而要比统治者各种瞎折腾要好上许多。
还有大肆鼓吹仁义,就会对应形成偏私,私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需适度……
包括巧利和智慧等等。
遂,老子的意思并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解读,还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至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对于所有人都有用。
如果别人贪婪,你恐惧。
别人恐惧,你贪婪。
动则梭哈狂赌,那就真没救了。
如此。
许尚也算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完成了自我铺垫。
尉缭子见状瞬间了然,他也洞察到了许尚的谋划,借势……借北冥子的势,完善自己的守虚开悟之道……
而且许尚还能借的正大光明。
就当着黄石公和应曜的面,还能让两人半点意见都不敢有。
什么叫牛逼?
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尉缭子表示着实是爽到了。
他发现许尚做事还真是少有阴谋小道,基本都是翻到明面上的阳谋。
你知晓我要借势。
可你就是不敢有半分意见。
否则。
北冥子不说话。
黄石公的【致虚极,守静笃】,立马就得从底层逻辑进行全方位瓦解。
说白了。
两害相较去其轻。
黄石公只能选择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坐视许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左席。
黄石公:“( ?╭╮? ) ”
应曜:“( ◢д◣)”
两人原本都是超常发挥,又配合无间,原以为哪怕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顶多只是在最后关节,他们与许尚打个平手。
现在看来……
许尚借势完成。
明显整个人都有些不一样了。
黄石公立马感到有些压力倍增。
应曜原本的回光返照,也再度被压下去了些许,他那双暗淡的双眸,再度多了些许混沌之色。
这时。
许尚沉吟了一会儿,道:“既然自然即是人文,人文即是自然。”
“我们从【应人】的方向,想要达成【守虚】之境,等同于要把【人文道】中的众多名之概念,最大限度的进行抹除。”
“比如,曾经韩国非常大力的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韩国非常迫切的对外表明,他们的军武战力十分强悍……这便是韩国想要求的一个【名】!”
“然而结果却是大秦东出之时,第一个就把韩国给灭了。”
“即:越是急切的彰显武力,反而暴露了韩国内部腐朽和孱弱。”
“再比如大秦在东出之时,各种高举仁义旗帜,号称解救九州万民,这同样也是为了求一个【名】。”
“但此番东巡六国故地,我发现中原万民基本上依旧把大秦视为虎狼。”
“可见只要求名,便会触发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之轮转,此亦是大道的必然规律,本来之根源。”
“这么一来,我们就得基于【自然道】之上,尝试抹除【人文道】的名之对立。”
……
许尚的这番道家理论,放在佛门中也是同理。
简单用一句话概述便是……
不沾因果。
比如之前许尚曾教扶苏如何助人。
即:你可以帮助他,但你最好不要去承载他的命运。
不然你就会沾上越来越多的因果,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因果。
是极难摆脱的呢?
肯定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你是家中长女,父亲好赌暴力,母亲前期勉力支撑家庭,整日以泪洗面,后又生了个弟弟。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姐姐……
尔后母亲时常给你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你长大了,这个家以后得就全靠你了。
从孝道层面。
母亲这么说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却把原本应由父母承载的因果重担,全部试图转嫁到你的身上。
以爱为【名】,以家为【名】,以长女为【名】……叠加式镇压……
可母亲也同样不堪重负。
父亲毫无担当。
这便是一种生来就无比窒息的命运捆绑,相当无解。
若想摆脱,最起码都得脱一层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若想要摆脱【名】的对立限制,应当怎么做呢?”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我年轻时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细沙如流水,你越用力的想要挽留它,它跑的就越快。”
“亦如有一少年追求女孩,少年如果表现的过于急切,欲望外显,就会吓到女孩,反而难以事成。”
“这个时候,就不能把追求女孩这件事,变成一个【名】。而是需要把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身上,打理自身,好好学习,勤加运动,积累财富……往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吸引蝴蝶自来。”
“包括刚刚举例的韩国也是一样的,韩王要做的并非是大肆鼓吹天下劲弩,皆从韩出。而是应该放弃幻想,抛却极力彰显军武战力的【名】。”
“直至效仿申不害,重用韩非,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变法,从根本上强大自己的国家……这样大秦东出覆灭的第一个国家,说不定会变成魏国。”
“包括大秦后续也无需再频繁高举仁义的旗帜,当我们忽略这个【名】,转而开始真正把九州万民放在首位,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到一日三餐,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民众黔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称赞秦廷仁义。”
……
许尚这下搬出了很多的实例。
都是曾经在一统过程中,发生过的事儿。
换算到现世中的道理,肯定都是一样的。
当你很普通的时候,却非常刻意的穷大方,这就是在求【名】,然后你就会收获鄙夷。
当你真正牛逼了,你什么都不用做,就算抽空逛个路边摊,大家都会说你人真好,很随和,喝白粥是真养生之类的。
另外便是……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致力于反腐,这便是求【名】,结果却收效甚微。
因为明朝开国之初,老朱把官员俸禄压的非常之低。
这就很无奈。
必然反者道之动。
那么高薪养廉行不行呢?
以高薪为【名】,这依旧会触发反者道之动……官员福利待遇太好,进而又会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凡事都有两面。
你所求的任何事,都是【名】,也都会酿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你能够发现。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有的你则是无知无觉。
不愿直视。
这时。
黄石公眉头紧蹙的道:“许公,你举的例子,似乎唯有强大自身,亦或者寻找到事物的关键症结,就能抹除掉【名】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强大自身,同样是【名】,你抹除了一,却生出了二,何异也?”
“这跟【守虚】之境,没有任何关联,更别提【合道】了。”
……
黄石公直指许尚绕来绕去,似乎根本没有讲到重点。
应曜也有些疑惑。
按理说许尚能够成功借势北冥子,本不应该这般没有水平才对。
尉缭子则依旧老神在在。
他还是很相信许尚的。
多点耐心。
他相信许尚很快就能让他见到真章。
上位。
“单纯的强大自身,自然是与【守虚】之境,毫无关联。”
许尚想了想,开始进入正题:“但放下我执,尽可能的不受眼前之【名】的影响,当可被称为【无名】之境。”
“【无名】即【守虚】,也就是在【人文道】中尽可能的放大【自然道】,忽略和缩小固有的名之对立,方能不受因果影响。”
“就拿始皇治政进行举例……”
“国家需要生产粮食,怎么办?需要让始皇下去亲自抡锄头种地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九州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男女对半开,男丁一千五百万,再去掉老弱病残幼,各一百万……九州依旧拥有将近一千万的劳力。”
“把始皇放在一千万的男丁劳力中,其一人所生产的粮食,对比整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故,始皇并不需要像墨家提倡的那般,就连墨子作为首领也得自耕自食,身为首领理应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是否需要始皇亲身在县乡基层进行收税,以及治理和分配诸事呢?同样不需要。”
“大秦所有基层官吏加起来将近得有十万人,把始皇放在十万官吏之中,也只会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
许尚看似说的是始皇,实际上却是拿自己举例。
他一直都是以出世之姿。
介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管,却以小赵为媒介,什么都管了。
这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面上几十年不上朝。
可嘉靖的帝王权术,却是首屈一指的,把
这从某种角度而言。
就是有无相生。
我不上朝,什么都不管。
我不入世,也什么都不管。
却用更加高明的方式,抹掉自我真实的存在,尽可能抵消掉名的对立因果,进而达成更稳定的权力架构。
“既然土地生产、基层治理都不需要始皇,那就让始皇去直接参与人事简拔?”
许尚顿了顿,继续开解:“毕竟挑选出更加精明强干的官吏,对于帝国的行政效率,绝对是非常有益的。”
“可人事简拔也依旧有相应的制度,比如上计考课制度,每年的秋计和冬计,都有左、右相协同一众高官进行上计裁定,政绩优者升,政绩劣者降。”
“在完整的人事考核制度框架下,外加左、右相和三公九卿的辅佐,始皇明显同样不需要频繁插手人事的变动。”
“综上,始皇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也可以不参与基层治理,包括官吏人事简拔也有上计考课制度与庙堂诸公进行议定。”
“这么一来,始皇就相当于让之又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而我的【守虚应人】之核心,首要便只在于一个字:【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