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第 54 章 想当明星吗?
作者:西凉喵      更新:2023-09-06 06:00      字数:7417
  朱家村和几年前很不一样,因为修通了公路,村里人有了钱,好多家的泥瓦房都拆了,修建成砖瓦房,而且一修都是修两层。

  徐永很有先见之明,趁着村里人都想修房子的时候,他把村里重新规划了一遍。以前散落在山谷里的房屋,变的井然有序起来。

  林西说,等家家户户的新房子都修建起来后,这里恐怕和那些度假山庄差不多了。

  张惠也是这么认为,因为她一年总会过来几回,所以也花钱修了一栋两层小楼,前院种花种树,后院种菜,现在已经很成气候了。

  林西跟着张惠过来蒙顶山,就住在她家。

  屋里干干净净的,张惠在朱叶家放了一把钥匙,朱叶有空的时候会过来帮忙打扫一下。

  张惠这次过来是来采秋茶,林西跟过来玩。

  住下后,张惠去隔壁朱叶家,朱叶和徐永都不在家,等到中午才回来。

  朱叶爸妈做了午饭,叫张惠和林西去他们家吃饭,朱叶和徐永夫妻俩也去了。

  朱叶两个孩子,老大徐国庆十七八了,今年读大一,老二徐夏至十四岁,在山下公社读初中,没空回来。

  朱叶感叹一声:“大的孩子都出去读书去了,这些年搞计划生育,村里也没多少小孩儿出生,现在村里几乎都是咱们一辈的。”

  “怕什么,村里的孩子有能耐,出去能混出头最好,混不出头,回来也能找个活儿干。”

  他们朱家村茶厂,现在一个月工资两三百,等到年底的时候还有分红,这个日子过的潇洒着呢,等以后村里越来越好,肯回来的年轻人也会更多。

  张惠听朱叶爸妈议论村里的事,吃完饭,张惠和徐永聊天。

  “南山茶厂那边前些日子过来找我们谈,他们知道我们的茶叶卖得贵,想走我们的路子出货,我和文峰商量后给拒绝了。”

  “拒绝是应该的,咱们的茶能有现在的名气,靠的就是茶叶自身的质量,要是坏了口碑,以后再想出头就难了。”

  徐永和朱文峰也是这么认为。

  现在公路修起了,朱家村的人有了新想法,想把公路修成水泥路。

  蒙顶山高,一路上山几乎都是盘山公路,这就意味着路很长,如果修成水泥路,这个开销可不小。

  “慢慢来吧,一年修几公里十几公里,慢慢地凑够了。”

  朱叶连忙说:“修公路说起来是我们占了你便宜,以后铺水泥路的钱只从我们朱家村的分红里面出,不用你贴补。”

  “行,你们商量好了话,我没意见。”

  张惠在蒙顶山上待了一个多月,要下山回去的时候,朱二爷叫她去家里坐坐,不仅是张惠,还有朱文峰和徐永两口子。

  朱二爷现在头发胡子都白了,他说:“我这一辈子经历了无数的坎坷起伏,以为到死之前也就这样了,没想到你们几个年轻人把朱家村的茶坊撑了起来,还搞出了名气。”

  “尤其是你,张惠,我作为朱家人,十分感谢你。”

  徐永、朱叶和朱文峰都看向张惠。

  “二爷您别客气,应该的。”

  “哈哈哈,你对我们朱家村的情谊,我们朱家村的人都心里有数,记你的好。”

  慢慢聊下去,张惠发现,朱二爷几乎在交代后事,把他的财产都分给他们三家,朱文峰和徐永夫妻俩分到了一间商铺,朱二爷在省城的另外一套祖传的大宅子,以及剩下的几间铺子都留给张惠。

  “我知道你不缺我这点钱,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收下,算是我朱老二对你感谢。”

  朱二爷诚心想给,朱家村的其他人都没意见,知道这事儿后还来当见证人,张惠拒绝不了,也就收下了。

  朱二爷去办了转让,还写了字据请村里人当见证人,甚至还请了公社的干部来,把事情搞得特别正经。

  朱叶悄悄跟张惠说,朱二爷做这些是为了防他那个离家出走后,再没有见过的儿子。

  他的财产一分都不想落在他儿子身上。

  这些事情办完后,张惠和林西回北京,已经是十月底了。

  休息日的时候,何康华和林西夫妻俩到江家吃饭,林西跟张惠说:“郑馨馨留学回来了。”

  郑馨馨前些年大学毕业后,为了阻拦她追求张惠二哥,被家里人送去美国读书。

  “她怎么样?在国外谈对象了吗?”

  林西摇摇头:“听他们说,郑馨馨回香港第三天就去上海了。”

  张惠惊讶:“她还喜欢我二哥?”

  “嗯,看样子还是余情未了。”

  林西有些唏嘘:“当年他们认识的时候,郑馨馨还在读大学,二十出头的年纪,现在也二十六了,都这么大的人,也不是小孩子了,她真要和你二哥在一起,估计家里人也拦不住。”

  张惠想到二哥和爸妈,有些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二哥年纪也不小了,三十好几的人,到现在都没结婚。

  说起来,张建林自身条件好,工作也好,即使年纪大了些,一直以来都不缺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每次张建林都是礼貌地拒绝。

  拒绝得多了,大家也渐渐明白,张建林心里肯定有人。

  张建林自己,其实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就这么活着吧,安安静静地过完这一生。

  他对往后的人生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郑馨馨回来了,她成熟了,也懂事了,但是喜欢他的那颗炙热的心一直没变过。

  两人见面,郑馨馨一哭,张建林就受不住,什么都想答应她。

  很快,两人处对象的消息就传到了张惠的耳朵里。

  张惠跟二哥打过电话后,又跟爸妈打电话。

  陈丽芳知道儿子心里有人,现在好不容易在一起了,陈丽芳当然乐见其成。

  陈丽芳的原话是,只要他过得好,身边有个明白他的人,就算他去入赘别人家,她也没意见。

  张建林入赘是不可能入赘的,他和郑明志谈过之后,做出了下海经商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还需要家里人支持。

  张建林和妹妹一家商量后,决定今年过年都回老家云顶县过,他带郑馨馨回家见见爸妈。

  涵涵惊呆了:“馨馨姐真的和小舅在一起了?”

  “嗯,过年还要带回老家见你外公外婆。”

  “我的天,有情人终成眷属啊,搞得我都想谈恋爱了。”

  听到这话,正在看书的江明彦抬起头:“你刚上大学,不好好读书,一天想七想八的干什么?”

  “爸爸,你也太老古董了吧,汉娜都已经谈过好几个男朋友了吧。”

  汉娜是原来他们家在德国时候的邻居,现在涵涵还和汉娜保持联系,在德国认识的胡玉也是,他们一家人前两年去美国大使馆工作了。

  “不管别人家怎么样,反正我不允许。”江明彦站起身去书房,显然是拒绝再聊这个事情。

  涵涵趴妈妈肩上哀嚎:“我都满十八岁了,读大一了呀,为什么我爸管我这么严格,江森和江枫他都不管。”

  今年正在读高一的两兄弟瞥了他们姐姐一眼,他们一天到晚作业都做不完,还要怎么管?

  张惠笑着安慰女儿:“你爸就是舍不得你,怕你被人欺负,欺骗你感情。”

  “切,我才不会那么蠢。”

  涵涵跟随妈妈的脚步在北大读书,也是读的文学专业,当年教她妈妈古代文学的老教授,现在也是她的老师,因为她和妈妈长得太像,老师还认出她来了。

  老师特别高兴,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提起他们母女俩,涵涵在他们学院都出名了。

  母女俩都读北大,涵涵还有个爸爸在清华当教授,这得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加上江涵还长得好看,说实在的,她在学校里真不缺追求者。

  张惠摸摸女儿的长发:“等你结婚那天,你爸肯定哭的跟个傻子一样,他最舍不得你。”

  涵涵不好意思地吐舌头:“好吧,我听他的话还不成嘛。”

  “别听你爸的,你年纪也不小了,见到喜欢的就处一处试试看,不行就踢了换下一个。”

  “妈,你想法好先进啊。”

  “时代不一样啦!”

  过完年就是九零年了,社会又要变一变了。

  因为过年要回老家,江明彦提前了一周跟单位请假,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

  因为带的东西多,家里车子开回去了一辆,一样走的是火车货运。

  到省城后,江明彦慢慢开车出车站,车站外面挤满了人,都是做小生意的生意人。

  回到云顶县,年节期间县城里很热闹,江明彦开车很忙,怕碰到人,慢慢腾腾地开进槐花街,已经是中午了。

  家里的大门敞开,张建山在门口迎接:“你车子也开得太慢了,刚才你们在大南街的时候就有小子跑来报信,现在才到。”

  “路上人多。”

  三个孩子跳下车喊舅舅,张建山笑着说:“一个个的,像你们爸妈,长得真高。”

  “还行吧。”涵涵嘿嘿地笑,她一米七,比妈妈还高了两厘米。

  江森和江枫两兄弟,今年也才十五六岁,现在也长到一米八了,还能再长两年,肯定比他们爸要高一点。

  “大舅,我小舅和小舅妈呢?”

  “去买菜去了。”

  过了会,张建林和郑馨馨买菜回来,看到院子门口停着车子,他们俩就知道是妹妹一家回来了。

  “小舅舅,小舅妈回来啦!”

  郑馨馨愣了一瞬,脸红道:“涵涵还是叫我馨馨姐吧。”

  “哈哈哈,那可不行,差辈分呢。”

  胖胖和壮壮两兄弟在一边看热闹,嘿嘿地笑,张建林把菜扔大侄子怀里:“送厨房去。”

  “好嘞!”胖胖爽快地应了一声。

  胖胖高中复读一年后,没有考上北大,读了个首都师范,今年夏天毕业,现在在省城高中当老师。

  郑馨馨和张惠比较熟悉,张惠叫她过去喝茶,她就去了。

  张惠也没故意打趣儿她,跟她聊聊国外的生活,回上海适应不适应之类的话,郑馨馨很放松。

  午饭吃的太饱,张惠睡不着,跟着她妈去钢铁厂家属院那边拿东西。

  “我看郑馨馨不错,虽然年纪小了点,人倒是很懂事,叫我说,你二哥真配不上人家。”

  张惠轻笑一声:“我二哥也不差。”

  “那不废话嘛,我生的儿女有差的?”这一点上陈丽芳还是很自信:“只不过人家小姑娘确实优秀,家庭出身也好。”

  陈丽芳还是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家的条件和周围亲朋好友相比算不错的,但是和郑家那样的大户人家,确实比不了。

  母女俩聊着天儿,到家属院之后,家属院也热闹得很,就是大人脸上的笑容没有往年灿烂。

  进屋关上门口,陈丽芳小声说:“今年钢厂效益越发不行了,以前的好多福利都没有了,厂里面都在传,钢厂怕是要办不下去了。”

  张惠嗯了一声,早晚的事情。

  “你回来的时候应该碰到了,咱们县城里的汽车站、百货大楼、电影院这些地方,卖瓜子儿花生的人越来越多了,都是想挣点小钱补贴家用的人。”

  “大哥大嫂怎么样?”

  “你大嫂那儿还行,现在县城里私人来的小店也多起来,生意没以前好了。你大哥是钢厂的老员工,工作也兢兢业业,挑刺儿也挑不到他身上,也还过得下去。”

  张惠默默点了点头,云顶县这些个靠着城外铁矿厂起来的厂矿单位,早晚都是要垮的。

  张家这个年过得不错,主要是家里三兄妹日子都过得顺心,生活富足,就没那么多不开心的事情。

  过完年,张建林把家里人都叫到一块儿,张建林笑着问张惠:“答应哥的一百万还做不做数?”

  “做数!”

  江明彦笑道:“钱早就准备好了,我和惠惠还在想,二哥什么时候想下海做生意。”

  张建林以前确实想过做生意,一直没下定决定,直到和馨馨在一起之后,他不能让她跟着自己受苦,他做生意的计划被提到优先项。

  张建山和刘莉都惊呆了,一百万是什么意思?

  张建林详细说了自己的计划,他知道有门道,先做公家的项目分包,等到经验足够了,再自己牵头搞大项目。

  “我认为,房地产这一行,大有可为。”

  江明彦和张惠认同,城市里面的人住房太紧张了,总要想办法解决。

  张建林带了正规合同回来,江明彦把合同过了一遍,拿出笔签字。

  张惠看了大哥大嫂一眼,想说什么,又没说。

  “惠惠你想说什么?”刘莉连忙问。

  “大哥大嫂,我提个意见,你们考虑考虑看看。先声明,我不是想帮二哥才这样说。”

  “你说呗,我们一家人,我还能信不过你吗。”

  张惠跟大哥大嫂建议,如果他们手里有钱的话,就出一部分钱入股二哥的公司,以后跟着分红,多少都是一份收益。

  “跟你在朱家村的那个分红一样?”

  他们家和朱家村关系密切,加上他们爸张高义每年都会去蒙顶山,他们很清楚惠惠每年在朱家村能分多少钱,说不心动是假的。

  “嗯,差不多就是那样。”

  张建山尴尬道:“我和你大嫂没多少钱。”

  惠惠一张口就是一百万,他们家撑死了也就一万多块钱。前些年家里两个孩子读书,他们能存下这些钱很不容易了。

  “愿意投多少就投多少,哪怕你投一千块钱呢,二哥还能嫌弃?”

  张建林笑道:“那肯定不能!”

  “一千也太少了点,投一万吧。”

  “大嫂,你可别,万一……”

  “没事儿,我相信建林,我和你大哥都是老实本分的人,这一辈子也就在云顶县这个一亩三分地了,建林厉害,我相信你以后肯定能出人头地。”

  刘莉笑道:“就算投了一万,家里还有不少钱,不影响过日子。”

  大嫂都说到这份上了,张建林就把钱收下了。

  张惠问大哥大嫂手里还有多少钱,刘莉报了个数,张惠说:“大嫂,你们钱在手里放着还不如去买个铺子,万一以后钢厂真不行了,开铺子做生意也是条路子不是?”

  “做什么生意,我们俩啥也不会啊。”

  “卖衣服可以吧,大嫂在百货大楼上了这么多年班,这些大嫂肯定懂。”

  “谢谢惠惠,我们两口子商量一下。”

  “大哥大嫂你们心里有数就行。”

  初二一家人去舅舅舅妈家,陈阳和陈立两兄弟大学毕业后一个单位上班,一个当老师,都在省城安家落户了,过年带着儿子回来,也是好大一家人。

  舅舅舅妈听说张建林做生意,晚上一家人商量后,也凑了一万块钱投给张建林。

  不管数额多少,张建林很领情,但是公事公办是必须的,张建林专门回县城拿了一份合同过来,黑字白纸签协议,大家都心里有个底。

  本来陈阳和陈立的媳妇儿不太愿意家里投那么多钱,但是瞧着张建林做事的态度,他们才没说话。

  陈家新修的院子宽敞,胡秀留他们住两天,陈丽芳应下了。

  第二天下午,张惠趁大家不注意,一个人偷偷上山,去山谷那边去了一趟,那个地方还没被人发现,张惠抓紧时间,挖了不少人参才下山。

  肯定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很快这个地方就会被发现了。

  张惠空手下山,家里人除了江明彦,其他人都没发现张惠干嘛去了。

  “去山上溜达了一圈?”

  “嗯,下次不去了。”

  江明彦点了点头:“回去吧,舅妈说咱们晚上吃火锅,他们都在帮忙。”

  夫妻俩慢慢走回去,陈丽芳招呼他们:“回来了,快点去洗手,准备吃饭了。”

  “这就来。”

  张惠不记得那个山谷被发现的具体时间,又过了两年,九二年的夏天,张惠接到她妈打的电话,激动地问她人参基地的事情。

  “是不是你去的那个地方?”

  张惠嗯了一声。

  陈丽芳忍不住道;“你个傻的,听他们说那个山谷里还有好多人参,你怎么不多挖点?”

  “妈,咱们家也不缺那点,够用就行了,别贪心。”

  “哎,这不是忍不住嘛。”

  张惠手里不缺人参,对家里人更是大方,张惠给爸妈、师父和公婆家都留了人参应急,一般放一两年没用上,冬天炖菜的时候就给吃了,张惠再给新的。

  陈丽芳忍不住絮叨了半天,等到要挂电话的时候才说:“你二哥这两年生意也做起来了,在上海买了院子买了车,郑家那边也松口了,我们和馨馨爸妈商量,过年的时候去上海,婚礼就在上海办。”

  陈丽芳现在很发愁彩礼的事情,跟郑家那样的人家结亲,不能个猪头、两瓶酒、几包糖、一百块钱就当彩礼了吧?

  “妈,这事儿你别操心,这事儿二哥已经跟我商量过了。”

  张建林知道妹妹手里有好东西,前些日子兄妹俩联系,张建林花钱从妹妹妹夫手里买了几样古董,又买了三根人参,算作是彩礼的大头。

  “你二哥给了,我和你爸不能不说话吧。”

  “您和爸呀,给大嫂的是什么你就给二嫂差不多的呗,馨馨肯定也理解。”

  也对,还有大儿媳,这不能不考虑。

  刘莉听婆婆唠叨彩礼,说送个缝纫机还是自行车当彩礼,刘莉简直笑喷了。

  “妈,我结婚都二十多年前了吧,这您还记着呢。”

  “还不是惠惠提醒我,要一碗水端平。”

  刘莉笑的直不起腰:“哎哟,简直笑死我了,妈你可千万别这样,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咱们可不能让外人笑话咱们家小气。”

  说实话,刘莉心头还是很高兴,二弟妹娘家和她比,两个人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公婆还想着一碗水端平,她这辈子嫁人嫁得值了。

  建林很有能力,他们前两年投的一万块钱本金,这两年的分红早就赚回来了,就冲二弟家给他们家的这一条财路,多给二弟妹彩礼她都心甘情愿。

  国营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下岗的传言吓得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时候,他们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夫妻听妹妹劝告,也买了商铺,就跟妹妹说的一样,要是下岗没工作,那就自己开铺子当个小老板也挺好。

  刘莉跟婆婆聊了半天,陈丽芳才下定决定。

  张惠怕郑馨馨介意,张惠和林西聊天的时候,开玩笑似地把她妈纠结彩礼的事情告诉林西,林西大笑了一场,回头把这话说给郑馨馨爸妈听,郑家人也笑了。

  郑馨馨妈妈笑着说,张家门楣低了点,不过确实是户好人家。

  张家和郑家在上海办婚礼,宾客都住在华侨饭店。

  张建林这两年做生意认识了不少朋友,郑家根基在香港,也来了不少人。结婚的那天,两家的亲朋好友来了不少,席开九十九座,婚礼办得极其热闹体面。

  婚宴后,大人们有事儿要谈,三三两两地走了,涵涵从酒店借了一辆车,开车带着两个弟弟去舅舅家的婚房。

  涵涵停好车从车上下来,被一个卷毛男拦住。

  “小姐,有没有兴趣拍电影啊?我看你很有明星相啊!”

  江涵心里面翻了个白眼,面上还笑着:“谢谢,不过没兴趣。”

  江涵要走,那个小卷毛不肯让开:“小姐,我不是骗子,你认真考虑一下,签我的公司,我保证你大红大紫。”

  “不好意思,真没兴趣!”

  江涵皱眉,小卷毛就跟听不懂拒绝一般,一米八多的江森和江枫,直接把一米七多竹竿儿似的小卷毛抬起来。

  “哎哎,大家都是文明人,你别动手动脚的。”

  小卷毛双脚离地,不停地在空中划拉:“何泽睿,救命啊!”

  何泽睿?江涵听到了熟悉的名字。

  何泽睿穿着黑色的长款大衣走出来,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淡定道:“你干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了?”

  身型挺拔,声音低沉,极具男性魅力。

  江涵啧了声,比何叔叔还帅!

  青出于蓝呀!:,,